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36篇
地质学   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武威1980—1997年春小麦产量和气候资料,利用模糊综合评判对干热风年型进行预测。预报效果好,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2.
沙漠增温效应特征及绿洲农业热量资源分异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为了进一步认识绿洲高效农业特殊的热量资源,通过研究沙漠增温效应特征表明:沙漠增温效应强弱随距离沙漠远近而不同,100km范围内沙漠对绿洲的平均增温为1.76℃;另外增温效应导致绿洲日、年温差大、干热风及冷害等气候特征;由于沙漠的面积、地貌特点等的差异,使增温效应产生原因及作用程度不尽相同,表现出绿洲农业资源分异规律,并将西北干旱区绿洲分为5个类型区。  相似文献   
3.
胡学文 《贵州气象》1994,18(4):39-42
我国的气象灾害与其他自然灾害具有同样的季节性和地域性。那么,我国气象灾害的时空特征是什么?其实这个问题是民众最关心的,面对防灾减灾也有着重要指导作用。本文就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类为序,分别介绍于下.1于早卖(干旱、干热风、高温、热浪)谁是我国”众灾之首”?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对我国经济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中以干旱最为严重,干旱是影响农业生产最主要的灾害。我国的干旱可分为春旱、夏旱、各旱以及季节连旱等.春旱主要发生在秦岭、淮河以北的华北、西北及东北地区,长江上游和云贵高原也有时出现。其中华北和东北平…  相似文献   
4.
2004年,青海省发生的气象灾害主要有雪灾、旱灾、雷电、洪灾、雹灾、霜冻、连阴雨、风灾、干热风9种类型;由气象等因素诱发的灾害主要有森林草原火灾、病虫害、山体滑坡、冰崩4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青海高原干热风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玲  汪青春  刘宝康  苏文将  周万福 《气象》2014,40(4):450-457
基于青海省56个气象站1961—2010年50年气象资料对干热风的发生日数、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特征分析表明:青海高原干热风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且以小灶火为高发地,其次为东部农业区且以循化为高发地;近50年来干热风日数、强度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2010年年平均达到29站次,分别较20世纪60和70年代偏多17和ll站次;近年来平均最高气温的明显升高与相对湿度逐年减小是干热风日数增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浅谈干热风对冬小麦的危害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休地处晋中区之南部,与晋中平川各县相比,由于气温偏高,蒸发较多,干旱更趋严重。尤其是春末夏初正是当地的多风季节,加之雨季来迟,初夏旱年份占27%,故干热风历来严重影响当地小麦生产。通过调察研究,不断找出防御对策对实现小麦稳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小麦年度间粒重不稳是不稳产的重要原因 干旱是农业生产的大敌。进入90年代以来,介休市年均降水量仅为376. 8mm,为历年平均值的76.6%。1995年至1999年的5年,年均降水量为330.1mm,为历年平均值的 67. 1%。由于年降水量减少,干热风对小…  相似文献   
7.
蒸发势的一种计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三要素的函数值作为蒸发势的一种经验计算值。计算方法是在对彭曼蒸发力和伊氏可能蒸发展作相关分析的基础上,修改伊氏可能蒸发展公式而成的。其数值比用E601蒸发器观测的蒸发量作相关分析的基础上,修改伊氏可能蒸发量公式而成的。其数值比用E601蒸发器观测的蒸发量作相关分析,相关系数高且稳定。利用本方法所得结果在水分盈亏评估、干旱和干热分析中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孟祥翼 《气象科技》2017,45(6):1049-1057
利用2000—2014年5月1日到6月10日河南省121个气象观测站点的逐日观测数据、欧洲中心模式预报资料,对河南省干热风天气进行分析,总结了干热风天气形势分类模型,同时利用多元回归法建立了河南省干热风天气的客观预报方法。分析结果得出:河南省干热风天气发生主要形势为西北气流型、高压脊型和纬向环流型3类;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日最高温度预报因子为前一日最高气温、当日最低气温、08:00气温、EC850hPa 24h温度预报,相对湿度预报因子为EC850hPa 24h相对湿度预报、前一日14:00相对湿度、当日08:00露点温度,风速预报因子为EC细网格过去3h10m阵风预报,建立温度、湿度和风速3要素的预报方程;利用预报方程对2014年预报时段的天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对于轻干热风预报的TS评分为62%,重干热风预报的TS评分为64%。  相似文献   
9.
利用1981-2010年内蒙古地区春小麦抽穗至成熟期间(6-8月)119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农业气象观测站和春小麦品种试验的发育期观测资料以及1987-2015年春小麦播种面积、产量和单产资料等,结合地理信息数据及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依据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开展内蒙古春小麦干热风风险精细化区划与评估,并提出趋利避害的建议。结果表明:内蒙古西部区的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北部及鄂尔多斯市西北部春小麦发生干热风灾害的风险最高,大兴安岭山区、东部偏南区西部的燕山丘陵及阴山南麓发生干热风灾害的风险最低,其余地区为风险中值区及中低值区。区划结果与内蒙古各地春小麦千粒重及产量变化的实际情况较吻合,可为春小麦干热风灾害防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1981-1991年11年小麦生长情况,我省各地小麦亩穗数和穗粒数年际变化不大,二要素不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千粒重年际变幅大,最高的1989年全省平均为37.1克/千粒,1991年只有30.5克/千粒。千粒重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子。5月份小麦灌浆期的阴雨寡照、青枯、干热风等气象灾害的出现,影响小麦灌浆,导致千粒重下降而减产。选育早熟品种,可避开5月下旬的气象灾害对小麦灌浆的危害;中后期在叶面上喷施磷酸二氢钾可防御干热风和青枯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