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86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了孤东-区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认为该区属孤东馆组上段披覆背斜西翼的油水过渡带,断鼻构造控制的油藏展布。馆陶组上段储层以辫状河砂坝为主,横向变化大,地震识别难度大,采用现代油藏描述技术对有利砂体追踪,该区南部为断鼻构造主体,油藏主要受构造控制,北部为断鼻翼部,油藏主要受岩性因素控制。采用神经网络与分形分维相结合的技术对追踪出的油砂体进行油气判别,判识后的结果与实际钻探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2.
埕岛油田馆上段油砂体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以埕岛油田馆上段油砂体对象,介绍了在多井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技术与效果。文章详细叙述了一维,二维模型的制作和地震小层的标定,测吉约束地震反演,砂体解释,砂体厚度求取,孔,渗,饱参数的预测等研究方法,此法应用于埕岛油田主体北部,钻遇率为100%,单井误差一般小于2m,单井平均钻遇误差仅为0.2m,预测符合率大于73%,这一研究对埕岛油田油藏预测及产能建设有良好效果。值得提出了是,砂体厚度大于5m,如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同加拿大西部盆地同属环太平洋构造带控制的中生代内陆盆地,二者在构造环境、演化条件等诸多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松辽盆地的稠油、油砂藏有着很可观的远景储量。借鉴加拿大地球物理勘探经验及技术,勘探并开发松辽盆地斜坡地带稠油、油砂藏。  相似文献   
4.
E.F.Laine  阎贫 《世界地质》1990,9(2):38-43
为了构造蒸汽驱油范围内重油砂的层析图像,需要得到井间地震速度及高频电磁(EM)衰减数据,用了初至地震波来构造两井间的一块10m宽、8m高的垂直平面的彩色层析图像,用两个高频(17及15MHz)EM透射层析构造了20m宽、8m高平面,速度层析图明显地指示了一面岩层、其上、下都有油砂,EM层析图则指示了一更复杂的有页岩夹层的油砂地质,最深的EM层析图显示出了活动蒸汽区的上部,并指出了页岩层下蒸汽运移的通道,这些结果显示了井间整个平面的详细结论,并提供了一更好的方法,来理解蒸汽驱油环境的原地重油回采工艺。  相似文献   
5.
西藏羌塘盆地侏罗系白云岩储层中油砂资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羌塘盆地是一个烃源岩发育厚度大、分布广的大型中生代海相沉积盆地,构造活动对早期形成的油气藏破坏和改造强烈,为油砂富集成矿提供了条件。通过对盆地中发现的隆鄂尼和昂达尔错两个矿点进行勘察。矿点油砂主要富集于中侏罗统布曲组,分析认为其形成和分布受燕山晚期形成的大型古隆起带的控制,早期形成的古油藏带在后期构造过程中遭受破坏和抬升,使顶部布曲组含油白云岩被抬升剥蚀风化形成现今的油砂矿。采用含油率法对油砂矿带进行了资源量的计算,结果表明两个矿带的油砂地质资源总量为93 099.76×104t。通过类比认为整个盆地油砂资源潜力巨大,可以成为油砂资源主要的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6.
新疆吐-哈盆地三叠系和侏罗系含油砂体的形成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吐-哈盆地是位于天山造山带内的具复杂演化历史的中新生代叠合盆地,是典型的煤成烃陆相含油气盆地。盆地南带的前侏罗系 (三叠系 )油气藏其含油砂体的形成明显受沉积相、高地温和印支运动的影响,分布于盆地南部的扇三角洲砂体裙在印支运动中由于地层抬升而处于与盆地北部生烃中心接触良好的位置,并且具备了产生次生孔隙的动力学基础,从而及时接受了由于岩浆体热和印支构造热事件提供的热所形成的早成熟油,形成了该盆地第一套优质储油砂体。盆地北带的侏罗系油气藏其含油砂体以南物源辫状河三角洲相为主,次为北物源扇三角洲相,具有砂体层数多、上下叠置性强、原始物性好、与多层煤系烃源岩互层、烃类向南运移距离短的特点,形成以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三间房组和七克台组为基础的第二、三、四套优质储油砂体。  相似文献   
7.
柴达木盆地西部花土沟油区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上干柴沟组的上部和下油矿山组的底部,与砂岩、泥岩呈不等厚互层,单层厚度0.5-3m,累计厚度可达10多米。其中藻纹层灰岩和藻叠层灰岩溶孔发育,分布范围广,厚度大,物性最好,是一种特殊的油气储层。藻纹层灰岩和藻叠层岩发育于相对稳定的滨浅湖环境,其发育规模和储层性质主要受沉积环境的稳定性、早期淋溶程度和晚期胶结充填强度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楚雄盆地洒芷油砂地质特征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楚雄盆地洒芷油砂矿位于元谋隆起西部边缘洒芷背斜上。洒芷油砂充填在上三叠统舍资组-干海资组砂岩孔隙和裂隙中,油砂多层分布,厚度变化大。通过薄片分析确定,储集层砂岩有效面孔率为9.13%~12.66%,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中等,储层次生孔隙和裂缝发育。湖相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砂体为有利储层。洒芷油砂是古油藏经历燕山期和喜山期多次强烈构造活动改造而形成,成藏模式可以概括为:成藏-抬升氧化-埋深再成藏-热变质-抬升再氧化。  相似文献   
9.
川西北厚坝地区上沙溪庙组沉积特征及油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北厚坝油砂岩为我国典型的一类非常规石油资源,油砂主要发育在上沙溪庙组中下部的中-粗砂岩中。以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野外观察、岩心描述、测井相分析、地震解释等手段对厚坝地区上沙溪庙组的沉积特征及油砂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沙溪庙组发育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该套地层发育的沉积相类型包括河流相、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沙溪庙沉积期研究区西北部的龙门山古陆为物源区,碎屑向东南注入湖盆,在平面上,沉积相带从西北到东南依次为河流相、三角洲相、湖泊相。通过对野外露头以及单井沉积相研究发现油砂层主要发育在上沙溪庙组河道砂体中,孔渗性能较好,含油率较高,由此可知河道以及三角洲平原上的分支河道为有利沉积相。最后通过多口井的合成记录与地震剖面进行对比,从而标定并计算出油砂层的位置及厚度,绘制出油砂岩的厚度平面分布图,预测出上沙溪庙组油砂层的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0.
滩坝砂是港中复杂断块油田沙一段重要储集层,滩砂和坝砂在砂体厚度及后期产能方面差异明显。为揭示港中油田富油砂体复杂的分布特征及控油模式,从动静态资料入手,逐次重点分析区内砂体、有效储层、油砂体的纵横向分布变化,引入并界定港中油田富油砂体概念、标准。研究认为,港中油田滩坝砂富油砂体具地质储量大,单井日产高,原始地层压力高、稳产时间长的特点。纵向上主要分布在板3油组和滨Ⅰ油组等5个主力单砂层,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南四断块、北三断块。探讨了复杂断块油气田富油砂体分布受控因素及分布模式,指出沉积相控、成岩控油、断层控油、微构造控油及构造-岩性控油是港中油田滩坝砂油气富集5种主要控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