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刊讯浙江奉化溪口镇作为亚洲区唯一代表城镇入选上海世博会未来馆。既代表中国,又代表亚洲,未来溪口如何发展?明日之梦在哪里?1月31日上午,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与深圳中航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浙江溪口未来城建设研讨会在紧邻鸟巢的北京凯迪克  相似文献   
2.
通过福建华安玉野外地质观察、室内显微镜下观察、矿物电子探针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研究了华安玉的结构构造和矿物组成,结果表明: 华安玉显示出不同艳丽的条带,实质上是不同矿物分带的体现,绿-墨绿色条带主要由铁次透辉石组成,红色或淡肉红色条带主要由钾长石组成,灰白色或乳白色条带主要由石英、方解石等矿物组成。并对华安玉的形成构造环境和成因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其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的潮坪泻湖环境,原岩主要是钙质粉砂岩、泥灰岩、硅质岩等,燕山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对其进行了多期热接触变质或交代作用,钙质粉砂岩、泥灰岩、硅质岩等经变质成为透辉石角岩。  相似文献   
3.
通过离散元分析拟合了溪口滑坡碎屑流的运动过程和主要特征,认为滑坡解体后是以碎屑流方式完成运移和停积过程。  相似文献   
4.
5.
江山—绍兴结合带内浙江溪口一带发现了以岩块、透镜状产出的榴闪岩。榴闪岩主要由角闪石、石榴子石、单斜辉石、斜长石和石英组成,以石榴子石为中心"白眼圈"结构明显,镜下可见石榴子石周围斜长石冠状体,单斜辉石内部及周围由斜长石和角闪石构成的后成合晶与冠状体结构。通过锆石LA-ICP-MS U-Pb测年在白石山头榴闪岩中获得主要变质年龄(451+8/-18)Ma。江山—绍兴结合带榴闪岩的发现为研究华夏地块与扬子陆块之间碰撞拼贴历史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6.
皖南地区广泛分布着溪口群浅变质岩地层,尽管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关于地层时代的归属问题仍存在很大争议。在皖南溪口群采集的43件样品中发现较丰富的陆生植物孢子(Spoers)20余属,50余种,其中具有地层意义的孢子有15属25种。这些孢子组合可与中国华南、西南、西北地区及新疆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晚泥盆世晚期孢子带相比较,也可与西欧、东欧和北美地区晚泥盆世法门阶(Famennian)孢子带对比,其时代为晚泥盆世晚期,相当于西欧晚盆世晚期法门阶(Famennian)。  相似文献   
7.
以湖南慈利溪口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剖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64件碳酸盐岩样品的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特征。结果表明,利用U/Th、Ce异常和Ca/Mg等多种指标识别出的陡山沱期古氧化还原环境与层序地层学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碳酸盐岩的这3个指标在重建埃迪卡拉纪古海洋环境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在陡山沱组底部和中部均发生了明显的由典型淡水模式向典型古海水模式的转变,很可能指示了在Marinoan冰期和Gaskier冰期结束之后,大量的间冰期冰融淡水注入海洋并逐步被古海水取代。较高的Eu异常值以及前人在溪口剖面发现的多期古地震证据可能暗示了海底热液活动几乎贯穿于整个埃迪卡拉纪陡山沱期,且具有早期剧烈、晚期逐渐趋于平缓的特征。多期次的海底热液活动为古海洋提供了重要的磷质来源,对埃迪卡拉纪生物的出现与繁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华安玉”是福建省特有的玉石矿种,产于早三叠世溪口组新祠角岩段中,主要矿物为铁次透辉石,次要矿物为钾长石、石英和方解石等。地球化学分析表明,w(SiO2)变化范围为57.55%~66.46%,平均为60.69%,w(CaO)变化范围为9.88%~15.95%,平均为12.54%,相对低Si,Al而富Ca,Mg等;大离子亲石元素Sr,Ba及高场强元素Ti,Nb强烈亏损而具有明显的负异常,而Th、U、Nd、Hf表现为弱正异常,Pb正异常明显;∑REE变化范围较小,一般196.19×10^-6~241.77×10^-6,平均222.57×10^-6,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E)为3.60~4.59,平均为4.32,δEu=0.63~1.00,平均为0.81。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曲线显示与大陆上地壳组成一致。新祠角岩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的潮坪泻湖环境,原岩主要是钙质粉砂岩、泥岩等,物源主要来自于闽北山地丘陵区的陆源改造型花岗质岩石。燕山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对其进行了多期热接触变质或交代作用,钙质粉砂岩、泥岩等经变质为透辉石角岩,形成优质的“华安玉”矿体。  相似文献   
9.
皖南溪口岩群为一套浅变质碎屑沉积岩组合,形成于新元古代。该套岩石以高硅(59.36%~81.05%)、高铝(7.80%~19.18%)、贫镁(0.77%~2.93%)为特征,Si O2/Al2O3值变化于3.1~10.4,平均值5.5,反映溪口岩群浅变质碎屑岩的成熟度属于中等偏高;其微量元素特征与大陆岛弧物质类似,高La/Sc和低Cr/Th比值,指示溪口岩群沉积岩主要来源于以长英质火山岩为主的火山弧和大陆上地壳,结合其所处的构造位置,推测溪口岩群的沉积环境为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10.
林承坤  高锡珍 《湖泊科学》1995,7(2):119-126
葛洲坝水库位于长江三峡,库容15.8×10~8m~3,水库长度188.1km,其中变动回水段占66%。溪口潍主要由粒径大于20mm的卵石推移质组成。葛洲坝库区的卵石推移质有65%来源于灰岩为主补给区,该补给区卵石推移质数量大,颗粒粗,易成滩,所以库区溪口滩有92%分布在以灰岩为主的补给区。葛洲坝库区溪口滩可分洪水急流滩、洪中水急流滩、中水急流滩、中枯水急流滩与枯水急流潍等5种类型,建库后库区回水变动段占总数50%的溪口滩得到改善。但是占总数50%的位于库尾段的溪口滩与变动回水段洪水急流滩溪口滩,未能得到改善。随着这些溪口滩得到卵石推移质补给,航道将会恶化。在三峡水库建成前应加强对溪口滩的观测、研究与整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