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9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99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沿空掘巷合理煤柱宽度综合分析与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总结分析经验法、理论计算法、数值模拟法、现场实测等确定煤柱宽度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保留煤柱宽度。根据石炭井二矿生产实际,分别对巷道开挖前后,不同煤柱宽度下围岩应力、变形进行了模拟,同时利用21053工作面异型煤柱的有利条件,对不同煤柱宽度下巷道围岩变形、支护结构受力等进行了实测。经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得出了巷道围岩变形、支护结构受力与煤柱宽度之间的关系,结合数值模拟结果,确定了石炭井二矿煤柱宽度。  相似文献   
2.
以山东省济宁市太平煤矿为例,采用煤柱模拟试验和数值分析手段,对薄基岩条带开采时所留设煤柱的应力应变状态、煤柱强度结构及煤柱长期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揭示了煤柱稳定性及煤柱应力分布与条采尺寸、采出率、覆岩特征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条带煤柱的稳定性评价,为工程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最新研制的岩体应力、应变匹配传感器对西安立井煤柱开采引起的井筒附加应力特别是对井筒穿过断层附近产生的附加应力进行了较系统的观测,并对观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用PUF法留设断层防水煤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针对新集二矿新生界松散层,推覆体下开采的特殊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对夹片地层水文工程地质条件,边界条件及富水性特征的分析,阐明夹片地层在防水煤柱留设中的意义,并通过生产实践验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及技术效益。  相似文献   
6.
隐伏煤层露头煤柱留设的研究与预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证采煤引起覆岩移动破坏规律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影响煤柱留设的主要地质因素,并制定了“煤柱留设的水文工程地质类型”划分方案,通过计算与实测对比,提出减小煤柱留设高度、解放煤柱压煤量的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在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清洁生产和全过程控制的现代化管理思想及循环经济理念的指引下,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已成为矿企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我国煤炭资源的日益减少,对于井田范围内村庄压覆资源的释放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沉陷范围内村庄保护煤柱留设及建筑物损坏程度预测意义重大,为井下巷道合理布置、村庄搬迁规划及后期塌陷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赵芹 《测绘通报》2007,(4):23-24,26
保护煤柱的留设可保护其上部的岩层和建筑物等,随着周围井下煤炭资源的采出,应对其上部的建筑物进行变形观测,为了测量建筑物在平面上产生的位移量,常用基准线法和前方交会法进行观测。根据后方交会原理,只需在建筑物本体上设立测站,利用后方交会的观测方法观测和计算,减少野外作业时间,计算方法也更为严密。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小或者完全避免地下开采对地表建筑物的有害影响,根据深部开采地表移动的实测数据,本文给出了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参数,利用概率积分法对地表任意点的下沉值进行计算,分析了建筑物受地下开采的影响程度,以此对矿区地表建筑物保护煤柱进行设计。研究表明,基于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理论的保护煤柱设计方法,对减少深部开采保护煤柱的压煤量、保护地表建筑物、实现地下煤炭开采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周锋  刘超 《四川测绘》2012,(1):6-10
针对复杂地表条件下采用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等常规方式进行地表变形周期观测、任务量大甚至无法实施等问题,提出了建立研究区域的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模型,同时采用GPS-RTK技术获取观测站三维空间信息,进而获得概率积分法预计参数。最后以内蒙古准格尔旗某煤矿的生产实践说明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保护煤柱的留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