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1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376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1146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3篇
  1958年   5篇
  1949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7年   3篇
  1946年   4篇
  1945年   4篇
  1944年   3篇
  1943年   5篇
  1942年   7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辽南庄河地区辽河群变形型式独特。由于群内分层剪切作用,岩层构造置换强烈,伸展构造形迹发育,变形特征清楚,属正向韧脆性滑脱构造系统的上盘组成部分。其运动方向由北东而南西,形成时间早于中生代。不同级别的滑脱面构造,由于晚期构造作用影响,在早期韧脆性变形的基础上叠加了脆性变形,形成构造角砾岩带。沿角砾岩带蚀变普遍,金元素及其伴生元素含量明显高于两侧围岩,个别地段可达工业品位,构成矿体。因而,在辽河群出露区域鉴别同类型构造,沿滑脱面寻找受破碎带控制的蚀变构造岩型金矿,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2.
3.
4.
介绍了旋挖钻机在花岗岩地层进行的硬岩钻进试验中钻头的使用情况和遇到的问题.试验中,在抗压强度为100 MPa的硬岩中钻进速度可达10~30 mm/min.  相似文献   
5.
饱和粉砂不稳定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符新军  赵仲辉 《岩土力学》2008,29(2):381-385
通过对净砂和级配良好粉砂(含10 %粉土)进行一系列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CU),研究了粉土、孔隙比和围压对饱和粉砂不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净砂与粉砂在不排水剪切条件下均会出现应变软化现象(即不稳定性)。同一围压下脆性指数(IB)随孔隙比增加,但不稳定线的应力比随孔隙比增加而减小。引用等效粒间孔隙比(ege)后,净砂和粉砂在ege-ln p?平面上拥有基本相同的临界状态线。在临界状态理论及等效粒间孔隙比的基础上,提出在同一修正状态参数(?ge)下净砂和级配良好粉砂有相似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陈伟  赵太平  魏庆国  徐勇航 《岩石学报》2008,24(10):2301-2312
铁钛磷灰岩仅由磷灰石和铁钛氧化物组成,常赋存于岩体型斜长岩中,成因上有不混溶和分异堆晶两种不同的认识。本文从磷灰石角度讨论河北大庙铁钛磷灰岩的形成机制。大庙铁钛磷灰岩常产出于浸染状Fe—P矿体内部,有时与块状铁矿石交互出现形成韵律条带状矿石,为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铁钛磷灰岩中磷灰石呈浑圆状,含量变化于15%-34%。铁钛磷灰岩的全岩和磷灰石微量元素分析显示,磷灰石比全岩相对富集稀土元素达2.96—6.93倍,但两者的配分型式基本平行。质量平衡计算(Rocl/F)的结果表明,铁钛磷灰岩中几乎100%的稀土元素赋存于磷灰石中。综合上述特征,反映磷灰石为结晶分离的堆晶矿物,铁钛磷灰岩应为堆晶成因。因为如果磷灰石结晶于铁钛磷灰岩不混溶熔体,它的稀土元素分配系数也不会变化达2.3倍(变化于2.96—6.93)。计算出该磷灰石的母岩浆稀土元素组成,与浸染状Fe.P矿石最为相似,结合它与铁钛磷灰岩之间紧密共生的野外特征以及相似的全岩及磷灰石稀土元素配分型式,认为磷灰石最可能是在浸染状Fe.P矿浆中,经结晶分离作用形成铁钛磷灰岩。  相似文献   
7.
大陆岩石圈在张裂和分离时的变形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南海南北共轭边缘地壳剖面的对比研究,发现大陆岩石圈的物理性质是分层的:上、中地壳呈脆性,下地壳表现出塑性,而岩石圈上地幔则仍呈脆性。因此,在它受张性应力场作用时,其变形和破裂分离方式也是分层进行的:上、中地壳能发生犁式断裂,产生的断块沿断面转动在地表产生一系列半地堑,并使地壳厚度减薄;如拉张应力继续作用时,上、中地壳将沿犁式断裂被拉开,从而形成上、下板块边缘,并彼此分开。下地壳则发生塑性变形,使地壳厚度减薄,并最终将其拉断。岩石圈上地幔亦可产生陡倾断裂,形成的断块沿断面转动亦使其厚度减薄,并最终沿陡倾断裂被拉断。这就是我们称之为岩石圈变形和破裂分 离时的分层变形及分层破裂分离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生物、粒度、重矿物、微量元素和~(14)C测年等分析,研究上更新统上段暗绿色硬土层的沉积特征和成因。根据孢粉组合和~(14)C测年资料确定该硬土层为玉木冰期末期产物。从硬土层的分布广、厚度小、底面倾斜等特点和生物、粒度、重矿物等特征分析,属河漫滩洼地沉积或河漫滩型湖沼沉积。上海东部地下30m以内有一层硬土层(Q_3~3);上海西部有两层硬土层,第一硬土层属全新统,第二硬土层属上更新统上段。  相似文献   
9.
10.
海冰与孤立桩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伟斌 《海洋学报》1996,18(4):114-119
本文用数值方法模拟孤立桩与冰原冰相互作用过程中,冰的非开裂挤压脆性破坏过程和孤立桩的受力过程.设定冰原冰晶体是柱状结构,晶粒直径大小均匀,晶体主轴分布在水平方向上,符合均匀随机分布,冰体内等温、等盐、等厚,并且是在水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半无限连续体.文中的孤立桩柱是一个大口径、固定且无振动的刚体,采用多点多单元计算的方法,使孤立桩外壳壳体局部受力,冰原冰碰撞作用部分局部受力破碎,从而计算孤立桩柱总受力.文中通过1990年2月8日渤海辽东湾冰区内JZ20-2-1平台桩柱腿受冰力的实测时间历程曲线,对由文中提供模型模拟计算的孤立桩受力过程时间历程曲线进行对比,结果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