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43篇
  免费   3108篇
  国内免费   2337篇
测绘学   1575篇
大气科学   2365篇
地球物理   5950篇
地质学   6540篇
海洋学   1073篇
天文学   225篇
综合类   1088篇
自然地理   672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419篇
  2022年   534篇
  2021年   591篇
  2020年   456篇
  2019年   597篇
  2018年   417篇
  2017年   393篇
  2016年   446篇
  2015年   548篇
  2014年   974篇
  2013年   827篇
  2012年   938篇
  2011年   887篇
  2010年   789篇
  2009年   826篇
  2008年   793篇
  2007年   736篇
  2006年   636篇
  2005年   692篇
  2004年   588篇
  2003年   533篇
  2002年   464篇
  2001年   549篇
  2000年   575篇
  1999年   523篇
  1998年   491篇
  1997年   390篇
  1996年   395篇
  1995年   353篇
  1994年   327篇
  1993年   282篇
  1992年   297篇
  1991年   275篇
  1990年   247篇
  1989年   206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10篇
  1958年   8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地震预报计算机专家系统”的思想对大同 -阳高 Ms6 .1地震前每一前兆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 ,以每一异常的最可能发震时间来计算发震概率 ,利用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熵研究了系统熵值与地震的关系。对华北地区的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熵研究表明 ,在大同 -阳高 Ms6 .1地震前 ,信息熵出现了明显的减熵有序变化  相似文献   
2.
据《中国经济时报》12月12日报道,我国煤炭开采浪费惊人,存在1吨扔2吨的普遍现象。调查显示,我国的煤炭回采率只有30%,不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一半。  相似文献   
3.
昆仑山8.1级地震前中国大陆的构造应变背景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利用“网络工程”1998~2001年累积的1181个测站的GPS重复观测资料,采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模型建立中国大陆水平运动模型速度场,用大地坐标在椭球面上计算各类应变场,详细分析了2001年昆仑山8.1级地震前中国大陆水平构造应变场空间分布特征。各类构造应变场的最高值都出现在喜马拉雅构造带与昆仑山地块内(地震断裂带南侧),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次之。分析表明,昆仑山8.1级地震正好发生在张性面膨胀应变率的高值区,第一、第二和最大剪应变率高值区边缘的突变区和最大、最小主应变率的高值区。  相似文献   
4.
5.
里散半岛位于非洲板块和阿拉伯板块交接处的死海盆地中。该盆地面积大,构造简单且有下沉运动,说明它是一拉张型盆地。由重力异常数据发现死海盆地可划分成沿南北延伸各约30km长的几个块体,里散半岛是其中最深的一个。中生代沉积厚度约6km,更新世沉积厚度为9km。死海盆地的拉张距离为20km,表明死海盆地的年龄约3.3Ma。里散半岛下部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磁化率较高,这与区内延续的构造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从桐柏─大别山成矿带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入手,分析与金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控矿因素的地球物理场及地球化学特征;建立区域金矿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应用曲面拟合技术和利用离散的重力观测点的重力变化对特定研究区的重力场变化进行数值模拟以获取该区重力变化空间梯度场图像的具体方法;并应用该方法获得了2004年3月福建安溪3.6级地震前的重力变化空间梯度场图像,发现空间梯度场图像能清晰地反映出地震前重力场群体性变化的差异性;利用此方法对2005年6月~2006年3月间台湾海峡西岸重力场变化进行数值模拟,获得其空间梯度场图像。  相似文献   
8.
许多行星(如木卫三,水星,地球,木星和土星)和恒星(如太阳)具有内部磁场。对这些磁场的存在和变化的解释对行星科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试图总结行星和恒星的导电流体内部磁流体力学研究的新近发展和困难。一般由热对流驱动的流动通过磁流体力学过程产生并维持在行星和恒星中的磁场。在行星中磁流体力学过程强烈地受到转动,磁场和球几何位型的综合影响。其动力学的关键方面涉及科里奥利力和洛伦兹力间的相互作用。在太阳中其流线,即处于对流层的薄的剪切流层在太阳的磁流体力学过程中扮演了一个基本的角色,并由之产生了11年太阳黑子周期。本文也给出了一个新的非线性三维太阳发电机模型。  相似文献   
9.
三峡重庆库区深部地球物理特征与断裂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研究三峡重庆库区岩石圈动力学特征及其对断裂构造活动的控制和影响.并为之提供基础资料,为三峡重庆库区地震、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防治提供基础依据,在已有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从综合地球物理研究角度出发,通过实测地震测线资料的再解释.采用新的处理技术方法,对本区的东西向主剖面和南北向支测线的地震测深资料进行二维射线追踪处理、Pg波成像;选用场分离技术、位移数字成像技术重新处理了重力和航磁资料,通过联合反演来建立深部二维构造剖面,对剖面所揭示的基底构造特征和地壳结构特征、主要断裂构造特征以及莫霍面的起伏特征进行了精细分析和细致研究.从地球物理平面场特征出发建立了岩石圈构造三维框架。研究结果表明,这样的研究思路准确、方法得当.结论可靠;沿该剖面,把可解译的断裂分为Ⅲ级:Ⅰ级为超岩石圈断裂;Ⅱ级为壳断裂;Ⅲ级为盖层断裂。依据地球物理特征,准确揭示了库区的断裂构造特征,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定水头注水引起的含水层水平运动和应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含水层固体颗粒与孔隙水不可压缩的假设 ,本文导出了单井注水情况下泰斯承压含水层水平运动速度与水头之间的基本关系式。然后利用注水井壁处的应力、应变边界条件 ,进一步导出了单井定水头注水引起的泰斯承压含水层水平运动速度、位移和应变解析表达式。该水平位移与应变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为由注水压力本身引起的经典弹性力学解项 ,它仅随半径而变化 ,与注水时间无关 ;另一部分为由地下水头变化引起的水动力学位移和应变解项。其中 ,含水层水动力学水平位移随时间加长呈指数增长特征 ,水动力学径向应变则表现为近井处拉张、远井处挤压的分区特征 ,且近井拉张区随时间加长逐渐向外扩展。单井注水含水层水动力学水平位移、应变解的导出 ,完善和发展了单孔内压经典弹性平面力学问题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