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00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281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44年   1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长沙电力学院西区永久性锚拉挡墙施工实例,介绍喷锚(土钉墙)的施工方法,质量控制关键点等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2.
强降雨条件下土质边坡瞬态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基于实际降雨气象资料,设计了单峰降雨和8个不同时间间隔的双峰降雨计算方案,利用非饱和土力学理论,对边坡的瞬态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了水分在坡体内的运移对边坡稳定性的时间空间影响效应,同时考察了降雨入渗造成的土性渗透特性的改变。分析发现:一次降雨的影响历时约12 d,降雨后约0.5 d该类土质边坡最危险;不同时间间隔的两次降雨对边坡稳定的影响比单峰降雨的最小安全系数滞后约0.3 d~0.8 d,影响历时基本保持不变;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边坡最危险滑动面及其对应的安全系数随水分在坡体内渗透运移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软土结构性破损的孔径分布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压汞法对天然结构性软土压缩过程孔隙大小分布的演化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荷载超过结构屈服应力后,尺寸较大的团粒间孔隙首先发生破坏,随着荷载的增大,越来越小的孔隙受到影响,但团粒内孔隙在压缩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孔隙结构破损势的概念,并用其表征孔隙分布随荷载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高陡土坡喷锚(土钉墙)支护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国亮 《湖南地质》2003,22(2):128-131
通过长沙电力学院西区永久性锚拉挡墙施工实例,介绍喷锚(土钉墙)的施工方法,质量控制关键点等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5.
论科技期刊的版式美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美学原理并结合实践中的体会,阐释了科技期刊版式设计应具有的4个特点,即整体性、结构性、主体性、时间性特点。在总体设计上应追求格式一致与节奏变化的统一,整体性与连贯性的统一,最基本的原则是形式美应符合内容美的要求,在科技期刊版式设计中,要自觉地运用5条形式美学原理:黄金分割比例;对比与调和;对称和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统一与微差。  相似文献   
6.
土地供给侧改革大有可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6年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词首次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其理论渊源是什么?土地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和内容又是什么?广西土地研究专家陈书荣等根据自己的理论研究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对土地审批制度、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土地年租制等土地供给侧改革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7.
湛江组结构性黏土因其特有的结构特性而使该土层中桩基承载性状复杂,传统的桩基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该土层中桩基承载力计算时其理论计算值与工程实测值或多或少存在一定误差而存在适用性问题。基于湛江组结构性黏土直剪试验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在剪切位移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桩土接触面软化模型,即桩土接触面处于弹性阶段时,桩侧摩阻力随位移线性增加;桩土接触面处于软化阶段时,桩侧摩阻力随位移线性减小,且减小速率与土体灵敏度、桩土接触面法向压力有关;桩土接触面处于滑移阶段时,桩侧摩阻力不随位移变化。依据该模型推导了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位移及轴力解析解,并比较了计算与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云南、广西等地部分边坡在变形与破坏过程中常表现出一定的突发性。经分析,土体的高结构性强度有可能是导致该类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但尚未得到验证。传统的边坡稳定分析方法诸如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极限平衡法均着重于边坡安全系数的求解,强调稳定到不稳定状态的突变,对不同土质边坡在滑坡过程中坡体变形程度的强弱很难加以分析。针对以上问题,通过离散元软件PFC2D模拟土体的结构性,分析结构性土质边坡的失稳变形规律。结果表明:边坡潜在滑面上土体结构性的损伤是导致结构性土坡失稳的主要原因之一。土体的初始结构性强度越高,边坡失稳的突发性越强,灾前位移变形越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变分法的基本理论的方法,推导出了均质土坡稳定性在平面应变情况下的基本方程,将简单边坡无粘性土(C=0)与纯粘性土ψ=0)的情况作为特例导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与计算公式,并对传统的条分法与土坡临界高度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发展中的板块边界:天山-贝加尔活动构造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冯锐  马宗晋  方剑  吴宣 《地学前缘》2007,14(4):1-17
亚洲内陆的强地震密集地发生在天山-贝加尔一线,但该处并不存在一条连续的大断裂,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长期相左。文中分析了这条地震带的时空分布、分区特点、应力状态和活动周期,计算了欧亚大陆的布格重力异常场、均衡重力异常场,反演了上地幔的密度分布和剪切波速分布。发现在这个部位的70~250km的深部有一条北东向的密度、速度陡变带,它是新生代的冷地幔和热地幔的交界带,与浅部构造存在立交关系,对亚洲大陆的现今构造运动和应力场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这个带的地震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板缘地震和板内地震,是一种因为深浅构造不同而造成的结构性地震,性质上为大陆内缘地震。文中还就深浅构造的空间立交关系、时间镜像关系进行了讨论,指出在南北地震带和伊朗东侧地震带的立交结构也与上地幔构造有关。天山-贝加尔活动构造带是正在发展中的板块边界,是大陆内部的一个典型构造,北侧为稳定的俄罗斯-西伯利亚次板块,南侧为活动的中国-东南亚次板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