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西天山在二叠纪时期的大地构造环境有岛弧成因和大陆裂谷成因两种不同的观点,伊犁盆地尼勒克地区中二叠统陆相红层的研究是解决上述争议的关键之一。该段地层自下而上是一套由冲洪积扇相、河流相、浅湖相和半深湖相组成的湖侵序列。本文综合该套地层的古水流、砾岩砾石成分与砂岩碎屑组分、重矿物组合、碎屑岩地球化学以及石榴子石化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认为尼勒克盆地中二叠统陆相红层的物源复杂多样,包括超镁铁质-镁铁质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矽卡岩、片麻岩、灰岩和碎屑岩等不同岩石类型,记录了西天山造山带的构造剥蚀与再沉积过程。结合下二叠统乌郎组双峰式火山岩以及区域性角度不整合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本研究认为尼勒克地区中二叠世盆地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的大地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2.
河流沉积对于气候和海平面变化响应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哨楠 《矿物岩石》2001,21(3):23-26
河流沉积地层是古代陆相沉积和大陆边缘沉积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沉积与气候和海平面升降之间的关系虽然研究较多,但是众多的研究集中于河流沉积与相对海平面之间的变化,而研究河流沉积与气候的关系则集中于对近100Ma年以来的河流沉积,而对古代河沉积与气候之间的变化关系研究较少。本文拟对河流沉积与海平面变化和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3.
1991年在加拿大Banff召开了UNNA国际会议,成立了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小组,本报告就是该小组的研究结果。成功地运用层序地层学方法于陆相地层,需要认真地研究影响基准面和沉积物供给的主要因素。对于沿岸非海相环境,地层基准面的确定比较简单,可象浅海相环境一样,即可把相对海平面当作地层基准面,也可当作地貌基准面。进一步向内陆,地层基准面的确定就复杂得多,形式也多种多样,如河流沉积的均衡剖面、某些风成  相似文献   
4.
陆相沉积的天文地层研究方法简介——以井下地层为例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通过对我国大陆三十余口井的测井资料研究成果,归纳出对陆相地层进行天文地层研究的方法。介绍了所用的新的天文周期理论值、测井资料的选取及预处理方法,重点说明谱分析的数据点数的选定、不同参数(自然伽玛、自然电位和岩屑)的测井资料谱分析结果的对比,以实例说明如何选定主要优势旋回和AR值,以及FIR数字滤波器的基本性质和数字滤波结果,小波分析的特点和通过小波图进行调频的方法,并介绍了地层单位的延续时间计算和年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甘肃第四纪沉积物为陆相沉积,依据沉积物搬运介质、气候条件、沉积环境、搬运动力,将成因划分为风化作用系列、坡地重力作用系列、水流作用系列、湖沼作用系列、冰川作用系列、风力作用系列、生物作用系列、人为作用系列、混合作用系列共9大系列,22种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6.
黔中—渝南地区于紫云运动初期的泥盆纪末已准平原化,在石炭纪铝土矿含矿岩系沉积过程中,含矿岩系下段(铁质-粘土岩段)主要为近海湖泊相,含矿岩系上段(铝质岩段)为近海平原相。在这种大环境前提下,经常会受到海泛与强风暴潮的影响与改造,使得主要是陆相环境沉积形成的铝土矿含矿岩系中,含有少量海相大化石(腕足类)和微体生物化石(疑源类和牙形石);另在下段和上段岩矿层间,时夹海相碳酸盐岩透镜体,具明显海相沉积特征。以上表明,黔中—渝南石炭系铝土矿含矿岩系形成环境具有显著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非单纯的陆相沉积环境所能概括的。  相似文献   
7.
第32届国际沉积学会议(32nd IAS Meeting of Sedimentology)于2016年5月23—25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 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360余名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综述研究表明, 会议研究热点为陆相沉积环境、浅水沉积与滨岸潮汐、深水沉积与事件沉积、碳酸盐与化学岩沉积、沉积过程与盆地分析、成岩作用与油气储集层等研究领域。会议主要研究进展表现为: 波浪再悬浮作用(wave resuspension)与异重流(hyperpycnal flows)是陆架边缘斜坡快速进积的主要因素;海啸发生周期为14~35, ka, 后积层理(backset-bedding)为海啸沉积识别标志;海底滑坡多由海底地震、天然气水合物泄露等触发, 其块状搬运沉积物(MTD)包括滑塌头部、滑动底面、滑塌主体以及滑塌后期浊流沉积;玄武岩等基岩的风化作用提供硅与富镁碱性水, 有利于菱沸石与白云石的形成;受构造作用影响, 隆起剥蚀区与沉积区可互为转化;物源性质、供给量及搬运或分散过程控制了沉积面貌(源汇系统);构造活动直接控制可容纳空间变化、地貌变化、源区剥蚀速率、沉积物供应速率等。最后, 本文对比了中外沉积学发展差异, 讨论了中国沉积学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滇中盆地位于云南省中部,出露地层多为中生界陆相红色岩系,又被称为滇中红色盆地和楚雄红色盆地。其大地构造位置属上扬子古陆块西缘,是我国西南地区大型的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云南楚雄砂(页)岩型铜矿就赋存于滇中盆地内。  相似文献   
9.
新疆鄯善油田三间房组的小层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层的小层对比是油田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新疆鄯善油田侏罗系三间 房组为陆相沉积地层,作为油气储集层的砂层在平面分布上连续性较差,依据常规地质资料进行小层对比为困难,笔者在鄯善油田三间房组油层的小层对比过程中,将油田开发的动态资料和三间房组的沉积韵律特征结合起来,较为可靠的研究了该区三间房组小层的连续性,砂体的分布边界及砂体的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
冯乔  杨晚  柳益群 《沉积学报》2008,26(5):725-729
古土壤是在地质时期经成壤作用改造原岩而形成土壤。野外实地详细考察和室内研究表明,博格达南缘二叠系中发育4类古土壤,即有机土壤,发育于土壤剖面的近顶部,属于潮湿古环境的产物;泥质土壤,主要发育于淋滤带和淋滤带底部泥质沉淀带,形成于长期淋滤和比较潮湿的古环境;铁质土壤以富含铁质结核为特征,是长期淋滤和潮湿古环境的标志;钙质土壤以富含钙质结核为特征,是干旱—半干旱古环境的标志。通过古土壤的研究能够精细地划分层序旋回和恢复沉积古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