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晓渝 《气象知识》2013,(6):20-23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虹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游历贵州山山水水,感受贵州风土人情,品味贵州名产小吃,除了熠熠发光的“一栋房”(遵义会议会址)、名贯古今的“一瓶酒”(茅台酒)、多彩迷人的“一方布”(蜡染)、振聋发聩的“一首歌”(侗族大歌)之外,更有那驰名中外的“一棵树”——世界的“黄果树”瀑布格外引人注目。许多人都在说,到贵州旅游首先就得去看看黄果树大瀑布!  相似文献   
2.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剑  彭建 《中国岩溶》2007,26(2):183-188
选择我国典型的喀斯特风景名胜区— — 黄果树景区为例,通过分析主要制约因子,定量研究了该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表明,黄果树风景区的空间环境容量为21 933人次/日,生态环境容量为51 354人次/日,经济环境容量为98 716人次/日。空间环境容量成为制约景区提高接待规模的主要限制因子,平日一般不会出现超载的问题,周末存在局部超载的情况,而在黄金周等旅游高峰期,接待规模远远超出其旅游环境容量,景区常常出现整体性超载。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游客分流、及时发布旅游接待信息以及加强未成熟景区的开发等措施,以缓解黄果树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问题。   相似文献   
3.
黄果树喀斯特洞穴群苔藓植物岩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1,他引:13  
张朝晖  王智慧  祝安 《中国岩溶》1996,15(3):224-232
本文通过对黄果树区域7个喀斯特洞穴的调查和分析,报道洞穴苔藓植物21科43属59种。根据环境中水、光和苔藓植物生长状况,作者划分出滴水苔藓钙华、瀑布苔藓钙华、季节性河水苔藓钙华和向光苔藓石鳞片4种洞穴沉积形态;根据溶痕表面积大小及苔藓植物特征,区分黄果树喀斯特洞穴群苔藓植物溶蚀形态为溶孔、溶斑、溶块和溶丝4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通过考察与实验室显微观察研究,发现四川九寨沟和贵州黄果树等岩溶区的石地表面及表层以及尚水完全固结的部位,都附生有生长中的微生物(蓝藻等)种类及尚处在活动期的微生物(蓝藻等)藻席;以以下完全固结的部位,则发育了成层加积的微生物(蓝藻等)层纹结构。由此认为这种石灰华是生物成因的,其发生和形成过程受微生物(蓝藻等)作用控制,即微生物(蓝藻等)的“裂点”附生及沉积。文中还初步提出研究区微生物(蓝藻等)起控  相似文献   
5.
《国土资源情报》2011,(9):F0003-F0003
位于贵州西南部的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距省会贵阳188公里,距黄果树瀑布52公里,距龙宫溶洞90公里,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保护区200平方公里,核心区0.94平方公里。地质公园埋藏的古生物化石形成于距今2.2亿年前三叠纪的海湾。  相似文献   
6.
桂林游     
李海峰 《地理教学》2013,(22):62-64
正序篇夏日的酷暑终究阻拦不了我早已迫不及待的心,早早地,便开始整理行李。桂林,我来了!要坐大约四个小时的车才能到达南京飞机场。我坐在车上,欣喜万分地看着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期盼着终点站。在众人的说笑中,漫长的四小时转瞬即逝。第一次来到飞机场,看什么东西都是新奇的。宽敞的大厅,一家连着一家的专卖店,处处整洁而优美,每一个角落看似不经意的装饰都让人心情愉悦。厅内各色人种来来往往,行色匆匆,背着大堆的行李,奔向各自  相似文献   
7.
陈萍  张宝明  金波 《贵州地质》2014,31(4):318-322290
黄果树郎宫风景区地热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受地质构造影响热储结构极为复杂多样。阐明区内地热地质条件、热储结构特征,对推动区内地热水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区内实际的勘探资料为依据,通过对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地文场特征的分析,揭示了研究区在亚经济的深度范围内分别存在"带状"和"层状与带状组合"两种类型的的热储单元,阐述了各热储单元特殊的结构特征,提出了区内地热水资源勘查和开发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德天瀑布     
何美龙 《地理教学》2012,(1):F0002-F0002,F0003
德天瀑布位于中国广西大新县和越南交界的边境线上,横跨中国、越南两个国家。是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德天瀑布分成三级。落差达70多米。最大宽度200多米,年均流量是黄果树瀑布的5倍。  相似文献   
9.
本刊编辑部 《贵州地质》2009,26(1):F0004-F0004
2009年1月11~19日,中央电视台地理探奇栏目、贵州电视台百姓关注栏目赴贵州省紫云县中洞、格凸河风景名胜区、盲谷、黄鹤营地下河和镇宁县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等地拍摄科普片,贵州省地质学会李兴中研究员、刘家仁研究员作为科学顾问参加野外考察和拍摄工作。紫云县旅游局、安顺远山公司、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对此次考察和拍摄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白翔 《贵州气象》2006,30(2):47-48
黄果树瀑布节闭幕式的天气过程为例,从预报步骤、思路及跟踪服务等方面进行介绍。说明一次成功的预报必须经过详细的综合分析,对一些指示性的天气特征一定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