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丹宏  黄刚 《大气科学》2015,39(5):1011-1024
本文利用中国740个气象台站1963~2012年均一化逐日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资料,分析了中国地区最高、最低气温和日较差变化趋势的区域特征及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气温的变化趋势无论是年或季节变化,最低温度的增温幅度都高于最高温度,且其增温显著区域都对应我国高海拔地区。除了春季,其他季节最高、最低温度及日较差的升温幅度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中最高温度的变化趋势与海拔高度的相关性最好。同一海拔高度上,最高、最低温度在不同年代的增幅具有不一致性:20世纪80年代,二者变化幅度最小;20世纪90年代,二者增幅最大,尤以低海拔地区最为明显。2000 m以上高海拔地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变化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变化较小,而在近十年增幅十分明显;日较差季节变化大:夏季减小,冬季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前,最高、最低温度随海拔高度变化不大,而近20年随海拔高度升高,最高、最低温度的变化趋势几乎都是先减小后增加。高海拔地区比低海拔地区对全球变化反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基于不同海拔高度的雷达降水估测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范江琳  青泉  马力 《气象科学》2014,34(1):66-71
在国内外雷达定量估测区域降水量一些方法基础上,将降水类型、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同时纳入考虑范畴,在成都CINRAD/SC雷达站(海拔高度596.5 m)200 km范围内选择实验区,并按海拔高度将所选区域分为3区。然后利用2010年7—8月的雷达体扫资料以及同时段、同时次的雨量计数据,采用最优化算法分别在每个区域内修订传统Z-I关系中的"A,b"系数,以得到不同海拔地区的Z-I关系和每小时雨量估测值。研究表明,与直接采用传统的Z-I关系定量测量降水相比,各个区域内,经改善后的Z-I关系准确率提高了20%左右,算法相对简单,适合业务使用。  相似文献   
3.
Quantitative glacial chronologies of past glaciations are sparse in the Himalaya, and mostly absent in the Kashmir Himalaya. We used cosmogenic 10Be exposure dating, and geomorphological mapping to reconstruct glacial advances of the Thajwas Glacier (TG) in the Great Himalayan Range of the Kashmir Himalaya. From 10Be exposure dating of ten moraine boulders, four glacial stages with ages ~20.77 ± 2.28 ka, ~11.46 ± 1.69 ka, ~9.12 ± 1.39 ka and ~4.19 ± 0.78 ka, were identified. The reconstructed cosmogenic radionuclide ages confirmed the global Last Glacial Maximum (gLGM), Younger Dryas, Early Holocene, and Neoglaciation episodes. As per area and volume change analyses, the TG has lost 51.1 km2 of its area and a volume of 2.64 km3 during the last 20.77 ± 2.28 ka. Overall,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TG has lost 64% of area and 73% of volume from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to Neoglaciation and about 85.74% and 87.67% of area and volume, respectively, from Neoglaciation to the present day. The equilibrium line altitude of the TG fluctuated from 4238 m a.s.l present to 3365 m a.s.l during the gLGM (20.77 ± 2.28 ka). The significant cooling induced by a drop in mean ambient temperature resulted in a positive mass balance of the TG during the gLGM. Subsequently the melting accelerated due to the continuing rise of the global ambient temperature. Paleo-glacial history reconstruction of the Kashmir Himalaya, with its specific geomorphic and climatic setting, would help close the information gap about the chronology of past regional glacial episodes.  相似文献   
4.
海口永庄气候平均差值的订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海口、永庄两站2006年1~12月对比观测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海拔高度和周围环境不同是形成海口与永庄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利用两地气候平均差值与有关气象要素存在很好相关关系,应用回归法建立气候平均差值的订正方程。经检验,方程回归效果较好,因此,可利用气候平均差值订正方程将永庄站的气象资料订正到搬迁前等长序列,并求取各气候要素的各个时段历史平均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不同测量高度重力场及其梯度数据可同时对应同一场源并用于反演场源位置的分析原理,拓展不同高度场数据在欧拉反褶积法中的应用范围.首先,立足于对欧拉反褶积方法的理论研究基础,提出不同高度数据融合联合欧拉反演公式.其次,在理论模型上对多种高度数据联合反演做了测试分析计算,验证了不同高度场数据融合联合欧拉反褶积法能够改善位场解释中单一观测面数据计算带来的解的发散问题,收敛过程由此改善.最后,将本文方法应用于龙门山地区实际重力数据的解释,获得了研究区断裂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冰川作为地球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和调节器.冰川运动的遥感监测也是进行冰川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采用偏移追踪的方法,利用2003-2010年期间7对雷达单视复数数据监测了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卓琼冰川运动情况.经验证,本研究获得的冰川流速结果可靠.卓琼冰川的流向自西向东,流速自冰川末端向上游积累区逐渐增加,流速大小主要来自距离向的贡献.研究结果显示,卓琼冰川在2003-2005年期间流速较大,最大流速达到45 m·a~(-1),而在2005-2010年期间流速有所降低,最大流速在35~40 m·a~(-1)范围内波动;卓琼冰川年际间流速变化基本一致,冰川中部存在流速突变情况,突变幅度为3~7 m·a~(-1),但该尺度的突变并不会影响卓琼冰川的总体运动趋势.此外,本文还分析了气象以及地理位置因素对卓琼冰川运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闫鹤  苏志军  龚振华 《北京测绘》2013,(3):26-28,51
随着我国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直升机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面向直升机飞行使用的专题图需求会越来越迫切。本文在深入研究直升机的飞行特点基础之上,结合分层设色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和设计了面向直升机飞行使用的专题图分层设色方案。实践表明该方案能够突出直升机飞行时对地形、地貌关注的特点,对飞行员认知地形具有一定的帮助,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云生 《云南地质》2012,(2):249-252
受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无常、高差较大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高海拔地区进行测量作业与低海拔地区有很大差别。根据高海拔地区矿山特点,结合多年矿山控制测量、特别是高海拔矿山控制测量经验,讨论在高海拔地区矿山因地制宜地建立测量控制网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利用秦巴山区88个气象站1975—2016年的逐日气温数据,结合16个极端气温指数分析了秦巴山区极端气温阈值的空间分布及极端气温事件变化趋势的海拔依赖性。结果表明:极端气温阈值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表现为极端低温阈值与极端高温阈值由西北向东南均有增温趋势;总体来看,极端气温暖事件(SU25、TR20、TX90P、TN90P、WSDI)增加幅度大于冷事件(FD0、ID0、TX10P、TN10P、CSDI)减少幅度,且变化趋势较冷事件更显著;全区霜冻日数、夏日日数、冷夜日数、暖昼日数及高温极值(TXx、TXn)变化均比较显著;区域作物生长期西部增长趋势较东部显著,多数站点变化幅度在3~6 d/10a之间;海拔越高发生极端低温事件的气温越低,极端低温阈值变化趋势为-0.36℃/100m;海拔越低发生极端高温事件的气温越高,极端高温变化趋势达0.5℃/100m,且均通过99%的信度检验;区域极端气温极值指数的变化趋势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具有明显的海拔依赖性,表现为海拔越高,极值指数增加趋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四川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温泉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泉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对确定断裂带地下水来源、循环过程和断裂带活动性至关重要。为了确定青藏高原东缘温泉的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和流体来源本研究采集了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上温泉水、冷泉水、河流和积雪融水等样品,进行了氢氧稳定同位素和水化学组分测定,并进行了同位素特征的对比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温泉水体δ18O变化范围为-19.04%~-12.71‰,平均值为-16.42‰;δ2H变化范围为-144.07‰~-88.63‰,平均值为-122.37‰。河水的δ18O变化范围为-15.90‰~-10.85‰,平均值为-13.86‰;δ2H变化范围为-118.21‰~-71.12‰,平均值为-98.99‰。康定冷泉δ18O和δ2H分别为-13.66‰和-106.74‰。道孚积雪融水的δ18O和δ2H分别为-10.27‰和-65.41‰。不同类型水体样品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主要分布在全球和区域大气降水线上表明了大气降水成因,缺少明显的氧同位素漂移特征。不同类型水体同位素值差异较大显示出温泉与河水、积雪融水之间补给来源的不一致性。温泉同位素值具有明显的同位素高程效应,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上氧同位素高程效应为-0.23‰/100m,氢同位素高程效应为-1.95‰/100m。温泉氧同位素漂移与相关离子比值、Na-K-Mg三角图、Li和Sr元素等指标表明研究区域大部分温泉的水岩作用强度弱。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水岩作用特征和循环深度揭示出温泉的成因为远距离大气降水运移补给地下水,地下水在地下热储层加热后通过断裂上升到地表形成温泉,这为认识青藏高原东缘地热水循环、断裂带活动性与演化特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