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遥感数据的常熟市耕地资源数量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RS和GIS技术,对常熟市1984—2001年间土地利用进行调查,获得了1984、1992、1999、2001年四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状况及其变化资料。通过多时期对比分析发现:1984—1992年,居民点工矿占用耕地、耕地变成水域和耕地变成交通用地,分别占耕地转出总面积的56.7%、36.6%和5.4%。1992—1999年上述各项则分别占耕地转出总面积的47.3%、45.7%和7.0%。1999——2001年分别占耕地转出总面积的2.4%、95.6%和1.3%。1999年以后农村农业结构调整已经成为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应通过制定区域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法规进行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2.
运用多源遥感数据,获得常熟市1984、1992、1999和2001年四个时期城镇建设用地状况矢量数据。利用土壤普查资料建立土壤空间和属性数据库。统计分析并借助水稻土生产力评价模型对17年来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占用的水田生产力状况评价研究表明:1984~2001年的17年间,常熟市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占用水田面积2438公顷,根据现有的生产管理水平估算,粮食年产量损失总量约2万t,城镇扩展损失水田以生产力水平中、高等级为主,损失水田平均产量达8160kg/hm^2。水稻土生产力指数模型(SPI)可以对常熟市水田土壤生产力进行合理地评价,可以用来估算在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对水田土壤生产力和水稻产量造成的损失量。  相似文献   
3.
常熟市城镇用地扩展分析   总被引:75,自引:5,他引:70  
以Landsat TM/ETM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以GIS为分析手段,通过扩展面积、扩展强度指数、分维数指数以及相关用地类型的土地资源分布重心坐标详细分析了常熟市建设用地(城区、城镇以及独立工业用地) 的时空特征,揭示了我国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展规律,分析了引起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 撤并的建制镇镇区扩展强度远低于建制镇,但用地没有萎缩;(2) 建设用地加速扩展,但不均衡,分散格局没有改变;(3) 以市区为中心,以新港镇为副中心的城镇工业带和镇区连绵区正在逐渐形成;(4) 用地扩展从中心城区及周边为主,开始向沿江区域拓展;(5) 经济发展的速度始终是常熟市区各研究时段用地扩展的主导影响因子,相关政策指引着经济发展的方向,贯穿于常熟城镇用地扩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基于人口特征的城市生态游憩空间配置——以常熟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生态游憩空间配置是休闲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城市优质生活环境营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国家休闲城市综合标准试点市——常熟市为研究对象,以人口特征为切入点,对该市不同功能区内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可进行生态游憩的时间、生态游憩意愿、对不同生态游憩空间的偏好,以及全市不同功能区人口对生态游憩空间的配置需求进行了调查研究。人口特征影响城市生态游憩空间的配置需求,全市不同功能区的人口特征有显著差异,因此对各类生态游憩空间的配置需求不同。在人口量、人口平均生态游憩可能性、人口生态游憩空间类型偏好等因素的影响下,商业活动区内人口对各类生态游憩空间的配置需求指数均最高,其次为生活居住区、商务办公区、工业生产区;全市不同功能区内人口对草地游憩空间的配置需求指数均最高,其次为水域和林地。可根据城市不同功能区人口数量、类型、分布特征,以及对各类生态游憩空间的配置需求来指导城市规划建设中生态游憩空间的配置实践。  相似文献   
5.
利用上海台阵对常熟2001年2002年震群的精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6月上海台阵正式运行,上海台阵的建立提高了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本文着重在定位方法和震相判读上,充分利用上海台阵整体观测系统的优势和台阵独特的数据处理方法,对常熟2001年和2002年二次小地震序列进行了精确定位.对精确定位的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常熟地区及周边的地质构造等进行了解释与推断.  相似文献   
6.
张绍治  范桂英 《地震》1994,(3):72-77
本文分析讨论了1990年2月10日常熟MS5.1地震前地电阻率、短水准、地应力、地倾斜、地下水等前兆异常现象的力学联系;建立了北西向压扭性断裂前兆分区模型,反映在不同区域里各种前兆均有其一定的表现特征,说明以力学联系为纽带,前兆异常时间与空间分布的咱应性是地震中期预测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表明综合分析识别异常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常熟市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系统评价及其规划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杏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SARD)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而不同地区SARD所处的阶段不同,发展模式也各具特色。科学地确定其发展偏离度并为其未来发展作出合理的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文章构建了SARD多目标规划模型,运用它对常熟市过去8年进行了系统评价,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动态规划,得出了3个不同的投入方案。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分析了现代服务业系统与城市化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机制,构建了两个系统的耦合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并以常熟市为例,对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城市,其服务业与城市化之间存在不同的互动关系,对一般综合性城市而言,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化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关系,二者相互作用,彼此影响。2003-2012年常熟市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化综合评价函数值总体均呈上升趋势;耦合度在十年间变化极小,基本保持在0.49左右;耦合协调度呈不断上升趋势,实现了从2003-2008年失调阶段向2009-2012年协调阶段的转变。但总体上,两系统耦合协调等级较低,到2012年尚处于初级协调阶段;耦合协调度的类型也长期是城市化发展滞后型。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态游憩空间休闲价值对比分析——以常熟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游憩空间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升休闲价值是城市生态游憩空间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常熟市具有突出城市生态游憩服务功能的林地、草地、水域区选择可比性观测廊道,在对游客自发性休闲游憩行为进行动态观测的基础上对各生态游憩空间的休闲价值进行动态对比。结果表明:① 全年水域的休闲价值最显著,其次依次是草地、林地。② 全年各生态游憩空间休闲价值的时间分布不均衡,且有一定互补性。③ 林地对于老年人的休闲价值最突出,而中年人更偏好水域休闲,青年及少儿更偏好草地休闲。④ 在城市生态游憩空间建设中可根据各年龄段人群分布确定生态游憩空间配置方案;根据各生态游憩空间休闲价值差异及其时间变化配置相应休憩设施,并对生态游憩空间实施动态管理;根据影响因素提升各生态游憩空间休闲价值等。  相似文献   
10.
城乡地域划分和城镇人口核定研究——以常熟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地域划分和城镇人口核定缺乏统一标准,不利于客观评价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该研究首先提出了城乡划分的标准和方法,即以居委会、村委会为统计单元,以建设用地占地块总面积之比作为主要判别标准,以相对人口密度作为次要判别标准,结合地块与地块之间的连接状况,判别城乡地域并核定城镇人口.并以常熟市为案例,对上述标准和方法进行检验,全市城镇区用地271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5.33%,城镇人口53万,占全市总人口的50.33%,符合常熟的实际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城乡划分的标准合理,符合客观实际,同时操作简便,具有在大范围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