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内蒙古高原的隆升,长期以来研究较少,从更新世的冲、洪积物分布在现今1600~1700m海拔高程的山顶上出发,发现固阳盆地东北缘更新统的洪积物的沉积类型、沉积特点和粗碎屑岩系的组分以及孢粉的资料,无不与内蒙古高原隆升紧密相关.内蒙古高原隆升不是孤立的,而是受青藏高原隆升的控制,它们几乎是同步的或者说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固阳地区太古宙乌拉山群构造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拉山群的变质-变形问题一直有不同的认识^「1~3」。该文以固阳地区3幅1∶5万区调资料为基础,结合90年代以来周边地区1∶5万区调成果,提出晚太古宙乌拉山群经历了两期主要的构造变形。第一期为伸展体制下近水平分层剪切形成的固态流变褶皱和高温顺层韧性剪切带,属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形时间为太古代末;第二期构造变形为地壳抬升之后的剂压体制下,中、浅层次的紧闭同斜相似褶皱--主期褶皱和低温韧性剪切带,  相似文献   
3.
高德臻  魏荣珠 《地球科学》2000,25(3):232-236
通过区调填图在内蒙古固阳县北山新太古代石英闪长岩和中元古代英云闪长岩中发现了韧性剪切带.通过野外调查、应变测量及显微构造、电子探针等方法研究表明, 该韧性剪切带为两组呈共轭组合型式产出, 形成机制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相互挤压作用有关, 为在地球较深层次、在压扁环境下的简单剪切, 形成时代为中元古代末期, 变质相为绿片岩相.   相似文献   
4.
在华北克拉通北缘阴山地块东部固阳地区发现了假白榴石粗面玄武岩和钾质粗面岩两种高钾准铝质碱性火山岩。地质年代学数据显示,假白榴石粗面玄武岩的磷灰石U-Pb年龄为322±14Ma,钾质粗面岩的锆石U-Pb年龄为315.6±7.5Ma,说明其形成时代均为晚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二者均富Al、Fe,贫Mg;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和K),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Ta、Nb和Ti),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富集轻稀土,相对亏损重稀土,Eu异常不明显;高(87Sr/86Sr)i比值(0.710028~0.714745),低εNd(t)值(-9.0~-17.2),表现出相似的交代岩石圈地幔源区和地壳混染特征。将该碱性火山岩与兴蒙造山带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中基性火山岩和阴山地块白垩纪中基性火山岩进行岩石类型对比,发现华北克拉通北缘产出的火山岩多为高钾碱性系列,而兴蒙造山带中产出的火山岩则多为钙碱性系列;与兴蒙造山带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中基性火山岩进行岩石成因对比,发现它们的岩浆源区和混染程度并不相同,即固阳地区碱性火山岩为受到早古生代俯冲沉积物交代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所形成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混染华北克拉通TTG片麻岩后喷发的产物,而兴蒙造山带中火山岩的产出则多为亏损地幔部分熔融所形成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轻度混染地壳物质后喷发的结果。在固阳地区发现晚石炭世碱性火山岩,代表着古亚洲洋在该时期的后造山伸展作用范围已延伸至华北克拉通北缘。  相似文献   
5.
内蒙固阳地区新太古代变质侵入岩特征及与成矿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陶继雄 《华北地质》2003,26(1):21-26
蒙古固阳地区分布着广泛的新太古代变质侵入岩,总体呈东西向带状,展布方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岩石类型为变质石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变质石英闪长岩类中,SiO2含量为50.88%~59.60%,Al2O3为15.35%~18.03%,Na2O>K2O;变质斜长花岗岩类中,SiO2含量为63.54%~69.70%,Al2O3为15.66%~19.32%,与BarKer和McGregor所定义的典型奥长花岗岩相似。稀土配分型式与高铝型TTG岩石的演化趋势相一致,87Sr/86Sr=0.702448±0.000003,Ii值为0.7013。石英闪长岩中获得一组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在2575~2676Ma之间。新太古代变质侵入岩中分布着小型金矿或金矿点10余处,金矿床的分布与这类侵入岩具有空间和时间上的密切联系。该类侵入岩于特殊构造背景下形成,是古老地块裂解、焊接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固阳一带广泛出露了一套太古宙乌拉山 (岩 )群的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的岩石。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及重点地段的研究 ,确定其在区域变质作用中总体处于高角闪岩相 ,但也存在局部高温高压 (麻粒岩相 )的地段。根据脉体特征及相互关系 ,划分出第一期以富钠 (脉体为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 )为特征和第二期以富钾 (脉体为钾长花岗岩 )为主的两期混合岩化作用。确定第一期为前构造期的混合岩化作用 ,是区域变质作用的延续与发展 ;第二期为同构造期的混合岩化作用 ,随着乌拉山旋回构造运动的加强而加强、构造运动的结束而结束  相似文献   
7.
临河 -集宁深断裂是一条具长期活动历史的复杂断裂带 ,以往对其早期演化研究甚少 .在 1∶5万区调工作基础上 ,测制了 5条 1∶2 0 0 0构造剖面 ,室内进行了大量的显微构造观察和组构测量 .研究表明 ,该断裂太古宙末表现为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的高温韧性剪切带 ,古元古代地壳在伸展体制下抬升之后又叠加有浅层次的绿片岩相低温韧性剪切活动 .中元古代之后转化为脆性断层活动 ,控制着不同时期的沉积和岩浆建造 .  相似文献   
8.
高德臻  魏荣珠 《地球科学》2000,25(3):247-252
通过区调填图对内蒙古固阳一带渣尔泰山群褶皱构造进行了分析研究.在地质演化过程中, 渣尔泰山群主要经历了3期褶皱变形, 即早期的层内褶皱, 主期同斜倒转褶皱与晚期叠加褶皱.早期褶皱形成于中元古代, 系由层间的剪切滑动所至, 主要发育于阿古鲁沟组; 主期褶皱形成于中元古代, 晚期褶皱形成于早古生代; 主期与晚期褶皱均形成于纵弯褶皱机制.由于晚期褶皱对主期褶皱的改造, 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叠加构造网络.   相似文献   
9.
刘利  张连昌  代堰锫  王长乐  李智泉 《岩石学报》2012,28(11):3623-3637
三合明BIF型铁矿位于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北缘,产出于固阳绿岩带。矿体赋存于新太古界色尔腾山群斜长角闪岩中。矿石主要呈粒状变晶结构、粒状-针柱状变晶结构,条带-条纹状构造;组成矿石的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次为角闪石等。对选自斜长角闪岩中的锆石进行SIMS U-Pb定年,具有核边结构、Th/U比大于0.4的锆石其核部给出了2562±14Ma的上交点年龄,可大致作为三合明BIF的形成时代。原岩恢复显示斜长角闪岩为正变质岩,Zr/Ti-Nb/Y图解显示为亚碱性玄武岩系列,Fe2O3T+TiO2-Al2O3-MgO图解落入高铁拉斑玄武岩区;斜长角闪岩主量元素特征与MORB相近,REE配分曲线和蛛网图都近于平坦,且介于N-MORB和E-MORB之间,LREE略微富集,Th、U相对亏损,Nb、Ta、Zr和Hf无明显异常;(La/Sm)N和Nb/U分别为0.76和50,由此推断原岩可能为T-MORB。Ti-V、Th-Hf-Ta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分别落入MORB和弧后盆地的重叠区、N-MORB区。结合T-MORB形成的构造环境以及前人提出的岛弧叠加地幔柱模式,本文认为三合明BIF形成于弧后盆地并有地幔柱叠加的构造环境。铁矿石化学组分主要为SiO2、Fe2O3和FeO,较低的Al2O3(0.68%)、极低的TiO2(0.04%)和HFSE表明只有极少量陆源碎屑物质的加入。铁矿石的球粒陨石标准化REE配分模式与固阳绿岩带底部的科马提岩极为相似,PAAS标准化的铁矿石REY配分模式与高温热液海水混合物相似,即LREE亏损,HREE富集((La/Yb)SN=0.34),具有明显的正Eu异常(δEu=2.33)和微弱的正Y异常(δY=1.13),Y/Ho重量比29,摩尔比53。根据铁矿石兼具有与科马提岩和高温热液海水混合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本文推断海底高温热液淋滤科马提岩为三合明BIF型铁矿提供了大量的Fe和Si。  相似文献   
10.
该区地层由一老一新组成。对一老一新地层须用不同的研究思路和工作方法。中元古界以前的地层用构造与沉积学结合方法。新地层除采用常规方法外,还采用“将今论古”的现代地层学方法。通过对新地层精细研究,尤其把上新统与更新统结合起来,首次查明了内蒙古高原隆升的时间和特点。对现代洪水沉积研究也给我们诸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