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1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内蒙古乌达矿区为例,通过对高硫煤9煤层中黄铁矿和有机硫同位素的测定(有机硫同位素δ^34S=-12.3‰-5.8‰,黄铁矿硫同位素δ^34S=-18.7‰-1.1‰),结合煤岩学特征的综合分析以及黄铁矿化菌落和蓝藻胶壳的发现,提出了庙充煤中硫的党政军化模式,认为高硫煤中主要来源的硫的同位素由于硫酸盐的异化细菌还原作用导致大规模分馏,使之趋于负值,在高硫煤形成过程中,黄铁矿和有机硫表现出形成初期Fe^2 和有机质对硫离子的争夺性、形成过程中在剖面上的层次性、阶段性和时间上的相向性,层次性和阶段性表现为沼泽体系对SO4^2-和H2S的开放程度及黄铁矿的形成对^32SO4^2-的过滤性,相向性表现为泥炭聚积初期和晚期,Fe^2 和SO4^2-对高硫煤形成做出了贡献,具有剖面上的对称特点。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乌达地区早二叠世早期植物群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孙克勤  张周良 《现代地质》1998,12(4):586-590
通过对内蒙古乌达地区早二叠世早期山西组植物化石进行研究,共鉴定出植物化石7属11种,即Tingiacarbonica(Schenk)Hale,TpartitaHale,PlagiozamitescfoblongifoliusHale,SphenopterisnoriniHale,SnystroemiSze,StenuisSchenk,PecopterisandersoniHale,PlativenosaHale,Taeniopterissp,Caulopterissp,PterophylumdaihoenseKawasaki。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植物化石均为华夏型分子,可以和华夏植物区的一些同期植物群进行对比。根据植物群的总体组成,该区山西组植物群的地质时代属于早二叠世早期,大致相当于阿谢尔期(Aselian)至萨克马尔期(Sakmarian)。  相似文献   
3.
完善碳排放清单,是进行减排工作的基础,为了查明煤田火区对大气碳排放的贡献量,以煤氧复合作用学说为理论基础,从不同的研究思路出发,提出了烧失煤量法和排放通量法两种火区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在明确模型中关键参数“释放因子”“排放系数α”“排放通量”“排放系数β”的具体含义的基础上,重点对各参数所对应的获取途径进行了研究论述:(1)释放因子通过在室内进行煤自燃模拟实验得出;(2)排放系数α通过煤岩吸附实验结合火区实地勘测得出;(3)排放通量通过对火区现场煤自燃气体排放及环境因素的实时监测得出;(4)排放系数β通过对遥感图像裂隙信息的提取得到。上述两种计算模型在我国乌达实验区进行了实际应用,并对其可实现性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煤田火区对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田火区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建立了煤田火区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指标体系,包括5级32个指标。以内蒙古乌达煤田火区为实例,论述了煤火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的实施过程。根据煤田火区特征,在一般指标体系框架内确定了23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综合指数法相结合,建立了火区环境影响综合评价公式。评价结果表明,乌达煤田火区对环境的影响为较严重水平,与定性分析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5.
乌达矿区高硫煤层的聚积环境与煤中硫的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乌达矿区高硫煤层的沉积相、煤相和煤中硫在平面上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煤层泥炭聚积时的古水系对煤中硫的分布有明显的影响,9煤层泥炭聚积时的三环境决定了煤中硫的分布,浅水陆棚或分流间湾环境中形成的煤层具有较高GI、V/I值和硫含量,在障壁砂坝中形成的煤层具有高的硫含量、低的GI、V/I值,在泻湖中具有高GI、V/I值和相对较少的硫含量。  相似文献   
6.
50多年前内蒙古乌海市乌达煤田随着工业采煤出现了煤层自燃亦称地下煤火,历经曲折的一轮又一轮治理,目前仍有火点分布。笔者等在深入煤田腹地调查基础上采用Lumex RA-915M/PYRO-915+汞分析仪检测了298件当地的戈壁草本植物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的叶和茎样品。结果是:火点附近雾冰藜的叶汞含量总均值达到903ng/g,茎汞328ng/g;远离火点的煤田公路沿线雾冰藜的叶汞为131ng/g,茎汞62ng/g。表明:乌达煤田存在空气汞污染;污染源是区内煤层自燃;污染水平介于典型汞矿区与垃圾焚烧厂附近环境之间。建议:一年生草本雾冰藜有潜力成为空气汞污染的生物指示;它作为荒漠先锋植物很可能适于中国北方地下煤火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和调查。  相似文献   
7.
乌达矿区主采煤层煤相特征与煤的可选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内蒙古乌达矿区主采煤层9煤层的煤岩学特征和煤相进行了分析,用煤样密度组成的煤岩学方法讨论不同煤相煤的可选性。研究表明,相同煤相不同煤的可选性相似,聚煤环境决定了煤中矿物的含量和赋存状态,同时也决定了煤的可选性。高位泥炭沼泽形成的煤可选性好,而低位泥炭沼泽形成的煤可选性差。   相似文献   
8.
孙克勤 《现代地质》2010,24(2):195-204
研究的植物化石采自内蒙古乌达地区早二叠世地层,共计11属20种,分属于石松纲、楔叶纲、瓢叶目、真蕨纲、种子蕨纲和苏铁纲。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群含有许多华夏植物群分子和地方性分子,为典型的华夏植物群。根据植物群分子的总体组成,植物群的时代为早二叠世,相当于阿瑟尔期(Asselian)、萨克马尔期(Sakmarian)、亚丁斯克期(Artinskian)和空谷期(Kungurian)。在研究植物群的基础上,对植物群的古生态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早二叠世Lepidodendron posthumii Paratingia datongensis植物群落。这一植物群落在二叠纪主要分布在沼泽和低地环境,以大量出现的蕨类和种子蕨分子为特征。植物群落为原地保存,借助于化石资料,植物的生活型得以重建,包括乔木、树蕨、灌木和草本。植物群落指示早二叠世本区为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9.
以Landsat系列热红外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阈值分析技术,提取了乌达煤田2002年、2007年和2013年地下煤火燃烧范围。结果表明,大规模的煤田开采活动导致2007年火区面积比2002年增加将近一倍,但随着2010年大范围灭火工作的展开,到2013年火区灾情得到了有效遏制。与地面实测数据相比较,遥感估算的火区面积误差为5%~10%,但白天太阳辐射导致地表温度反演精度低于夜间,煤火区虚检率偏高。Landsat系列数据以其空间分辨率高、重访周期短、覆盖范围大等优势,在煤田火区动态监测方面具有突出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Compaction rates of sediments or volcaniclastic material are needed to reconstruct original thickness of a bed,which in turn is required to reconstruct subsidence rates,sea-level rise,or in the case of volcaniclastic,the location or direction of the eruption site.The knowledge of compaction rates can also aid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deformed fossils.The known shape of deformed fossils can allow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mpaction they experienced.Here we report the compaction rate in an early Permian volcanic tuff from Wuda,Inner Mongolia,determined from the deformation of standing tree fern stems of known anatomy.The compaction rate has been found to be 0.56 in this case,indicating that 44% of original thickness rema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