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37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is research examines the role of social capital and networks to explain the evacuation, relocation, and recovery experiences of a Vietnamese American community in New Orleans, Louisiana in the aftermath of Hurricane Katrina. As the single largest community institution, the parish church’s complex bonding and bridging social capital and networks proved particularly critical in part because of its historically based ontological security. The process of evacuation, but especially relocation and recovery, was dependent on deploying co-ethnic social capital and networks at a variety of geographical scales. Beyond the local or community scale, extra-loc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scales of social capital and networks reproduced a spatially redefined Vietnamese American community. Part of the recovery process included constructing discursive place-based collective-action frames to successfully contest a nearby landfill that in turn engendered social capital and networks crossing ethnic boundaries to include the extra-local African American community. Engaging social capital and networks beyond the local geographical scale cultivated a Vietnamese American community with an emergent post-Katrina cultural and political identity.  相似文献   
2.
国外海岸沙丘形成与演化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对海岸沙丘的研究已从主要对其地貌形态的研究转向海岸海丘与海岸变迁尤其是全球变化关系的研究上,海岸沙丘形成与演化的研究倍受关注,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这里介绍了国外在海岸沙丘形成与演化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及其成果,并以此探讨了国内今后开展海岸沙丘形成与演化研究的主要方向与问题。  相似文献   
3.
This paper addresses questions of ethnography in geographic fieldwork through research conducted on globalisation and work in Tiruppur, an industrial boomtown in South India.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iruppur town in western Tamilnad State became India's centrepiece in the export of garments made of knitted cloth. This industrial boom has been organised through networks of small firms integrated through intricate subcontracting arrangements controlled by local capital of Gounders from modest agrarian and working‐class origins. In effect, the whole town works like a decentralised factory for the global economy, but with local capital of peasant‐worker origins at the helm. My research explores the historical geographic trajectories linking agrarian and industrial work, and the ways in which these histories are used in the present. In these uses of the past in remaking self and place, I interrogate the self‐presentations of Tiruppur's entrepreneurs, as these “self‐made men” hinge their retrospective narratives of class mobility and industrial success on their propensity to “toil”. This paper explores questions of ethnographic method emerging from a political‐economic context in which globalisation has worked by turning “toil” into capital.  相似文献   
4.
国际直接投资变化趋势及对我国引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资本投资特别是对外直接投资的迅速增长,无论是对资本输出国还是对资本吸纳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无论是在资本输出还是资本流入中一直都占据重要地位,以新兴市场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投资存在逐渐加强的趋势。从国际资本投资的行业分布特征来看,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特别是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所占比重持续上升。改革开放以来,外商投资已经成为引发我国经济发展深刻变化的重要因素,外商投资企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抓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会,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文华 《矿产与地质》2003,17(1):106-107
从资本运营是现代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观点出发,阐述了该院开展资本运营的具体步骤:(1)尽快实现该院的资本化、公司化和集团化,(2)积极规范开展以资本运作为先导的资产重组工作;(3)积极开展资本的直接运作。  相似文献   
6.
外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新动力:珠江三角洲个案研究   总被引:106,自引:9,他引:106  
薛凤旋  杨春 《地理学报》1997,52(3):193-206
城市化的研究历来都偏重于内力的营造,例如区域经济的不同发展步伐,乡村-市的人口流动,政府的地区性经济政策以及新城市的建设等。在资本、人力、技术和市场走向“全球化”的情况下,新的国际分工自1980年以来已成为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及经济活动急剧增长与集中的主要动力。本文对这一类型城市化的特点和空间形态作出了概括性的描述。  相似文献   
7.
陈斐 《干旱区地理》1997,20(4):54-60
本文在分析新疆对中亚五国的外贸结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在与中亚五国的贸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推动新疆与中亚五国外贸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90年代世界贸易发展及空间格局变化的新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世界贸易组织、日趋强烈的开放的区域主义倾向、跨国公司强劲的直接投资影响下,世界贸易正在经历着巨大变化,处在一个新的转换时期。本文从影响当今世界贸易发展的多重因素分析,揭示90年代世界贸易增长、内容结构以及空间格局发展变化的新特征,并展望世界贸易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9.
由于传统(再)保险,难以将洪灾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散,因此,有必要寻求有效的金融工具将洪灾风险向资本市场转移。在建立洪水保险债券的概念框架基础上,阐述了与普通债券及传统再保险的区别。从经济学和精算学的角度对洪水保险债券进行分析,揭示了洪水保险债券定价机制。通过研究洪水保险债券的运作模式,分析了我国洪水保险债券的发行条件与发展思路,指出洪水保险债券为我国防洪减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崭新方法与工具。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对外资企业调查的角度出发,力图分析影响外商在华投资地域差异性的主要因素。在探讨外商投资地域特征的基础上,从三个层次研究了外资在华分布的不平衡性对我国经济发展格局起了再次塑造作用。以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为契机,对我国未来利用外资发展区域经济提供了科学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