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54篇
  免费   3486篇
  国内免费   2894篇
测绘学   817篇
大气科学   1181篇
地球物理   5265篇
地质学   7476篇
海洋学   2051篇
天文学   2032篇
综合类   929篇
自然地理   2683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78篇
  2022年   469篇
  2021年   547篇
  2020年   595篇
  2019年   749篇
  2018年   595篇
  2017年   630篇
  2016年   652篇
  2015年   725篇
  2014年   854篇
  2013年   772篇
  2012年   896篇
  2011年   953篇
  2010年   763篇
  2009年   1100篇
  2008年   1010篇
  2007年   1120篇
  2006年   1085篇
  2005年   946篇
  2004年   937篇
  2003年   933篇
  2002年   740篇
  2001年   669篇
  2000年   636篇
  1999年   580篇
  1998年   634篇
  1997年   402篇
  1996年   385篇
  1995年   345篇
  1994年   302篇
  1993年   266篇
  1992年   234篇
  1991年   150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107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78篇
  1986年   54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54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
3.
The Cassini spacecraft, en route to Saturn, passed close to Jupiter while the Galileo spacecraft was completing its 28th and 29th orbits of Jupiter, thus offering a unique opportunity for direct study of the solar wind-Jovian interaction. Here evidence is given of response of the Jovian magnetopause and bow shock positions to changes of the north-south component of the solar wind magnetic field, a phenomenon long known to occur in equivalent circumstances at Earth. The period analyzed starts with the passage over Cassini of an interplanetary shock far upstream of Jupiter. The shock's arrival at Galileo on the dusk-flank of the magnetosphere caused Galileo to exit into the solar wind. Using inter-spacecraft timing based on the time delay established from the shock arrival at each spacecraft, we point out that Galileo's posi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Jovian bow shock appears to correlate with changes in the disturbed north-south reversing field seen behind the shock. We specifically rule out the alternative of changes in the shape of the bow shock with rotations of the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as the cause.  相似文献   
4.
平衡剖面的制作流程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平衡剖面技术是地质思维和计算机技术的结晶,使对断层构造的研究提高到定量阶段,其依据是在垂直构造走向的剖面上,地层长度和面积(2D)或体积(3D)是均衡的。在此原理基础上利用数学手段对盆地的构造发育史进行正演和反演模拟,直观地再现地下构造的原始几何形态,迅速提供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方案,并对解释结果进行检验(不平衡的剖面其解释一般有问题),为深刻认识构造发育史、分析油气运移及聚集规律提供依据,提高了工作效率。其结果也为盆地模拟、油藏模拟、定量计算构造伸缩量等地质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  相似文献   
5.
6.
用双三次样条函数和GPS资料反演现今中国大陆构造形变场   总被引:38,自引:20,他引:18  
将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动视为一种连续的地壳变形,利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模拟了近期GPS测定的大陆内部及周边地区412个测站速率,反演大陆地区自洽的构造变动速度场和应变率场.模拟结果显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是构成中国大陆内部岩石层水平形变的主要驱动力.印度板块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深深插入青藏高原,造成地壳大规模的缩短和抬升.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带、拉萨和羌塘地块以及青藏高原东南边的川滇地区,内部构造活动强烈,其内部的构造变形包含地壳碎片的冲断、褶皱和侧向逃逸.大陆地壳(或岩石圈)的增厚,尤其是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向的快速缩短和青藏高原东西向的缓慢拉张,大约吸收了印欧板块会聚量的85%,西藏中东地区东西向的拉张速率达到了(16±2.0)mm/a,且顺时针方向扭转明显.印度板块相对欧亚板块运动的欧拉极为(29.7°N, 19.3°E, 0.392°/Ma);华南地块相对于欧亚大陆向东(102°±7.4°)南的运动速率是(11±1.54)mm/a,华南块体相对欧亚板块运动的欧拉极为(62.25°N, 126.56°E, 0.141°/Ma);塔里木地块相对较稳定,其西部运动速度高于东部运动速度,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总体上讲,中国大陆运动方向为北偏东呈辐射状,从西部近南北方向的运动转向东部地区东南方向的运动,绕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有一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横穿喜马拉雅构造带及青藏内部的南北向压缩速率为(19±2.0)mm/a,横穿西天山构造带的南北向压缩平均速率为(13±1.5)mm/a,横穿东天山构造带的南北向压缩平均速率为(6.0±1.4)mm/a.阿尔金断裂带的左旋走滑速率为(6±1.2)mm/a.  相似文献   
7.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