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微机自身所具有的通信传输和存储功能,来替代《天气图自动填图与客观分析系统》运行工作所依赖的通信卡的作用,取消通信卡,修改该系统软件,利用汇编和C语言对系统进行补充编程,从而节省投资完善了系统,非常适合台站的业务工作需要和业务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反射波法检测桩身完整性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伟新 《物探与化探》1998,22(3):216-221
本文以纵波在杆中传播的理论为根据,介绍一种用于确定反射波往返时及视反射系数等参数的方法。将视反射系数经过一定的校正后,可定量分析反射界面的波阻抗差异的大小,进而确定桩身缺陷的严重程度;反射波往返时则用来推算桩身缺陷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论基桩完整性检测技术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吴庆曾 《物探与化探》2000,24(4):284-295
阐述桩的分类,产生缺陷的多重因素及完整性检测的必要性。论述一维杆件中反射波理论依据。激振及接收传感器是检测技术的关键;说明了反射波信号的频率解释和瞬态机械阻抗法的一致性并均以工程实例加以佐证。文中还论述了声波透射法检测基桩完整性的理论及依据,检测的判据,还给出了检测实例。介绍最新声CT技术及检测成果。  相似文献   
4.
昆明区域数字遥测台网从开始建设至今,一系列台网软件的相继研制并完善,特别是解决了数字地震仪系统传递函数的计算、定位精度、地震震级、大地震信息发布等相关的一系列技术难题,通过对技术系统的改进和完善,地震监测和大震速报相对于以往的模拟台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1999年11月25日的澄江5.2级地震,到2003年11月15日的鲁甸5.1级地震共18次5级以上地震,昆明台网都以快速准确的地震参数向中国地震局和云南省地震局速报,为抗震救灾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得到了云南省和云南省地震局的一致好评,在云南的防震减灾事业中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现代动测技术检测灌注桩完整性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谌和平  梁彤  周全 《物探与化探》2002,26(5):407-409
对反射波法检测灌注桩桩身完整性中的常见问题如二次浇灌面、地下水径流、嵌岩桩持力层等进行了实例分析 ,为今后的验桩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频率域中的桩基完整性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柏如  方加强 《现代地质》2000,14(1):105-109
随着桩基的大量应用 ,桩基质量带来的工程问题越来越多 ,这使得对桩基完整性进行检测日益重要。通过对桩基瞬态激振频率的研究 ,提出了在频率域中进行桩基完整性定量分析的新方法。实际应用表明 ,该方法比时间域定量分析方法更简捷、更准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MATLAB工具与编程,以STRM数据填充完善为研究对象,以四川汶川地域截断空值数据为例,实验研究了可变窗口、曲面插值、辅助数据等填补完善的方法与过程,对比分析了实验结果及其适用性,得出可供借鉴的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8.
张冬季 《中国煤田地质》2005,17(4):64-66,70
通过对采购业务控制制度的重新购建,即增设一个控制部门——审计及几个关键控制点,来设计一套采购与付款(托收)控制系统,重点解决采购中价格“回扣”及采购数量“回扣”的控制缺陷,对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防范舞弊,减少损失,提高资本的再生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青岛市城市职能空间结构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城市职能空间结构是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城市职能空间结构优化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城市地域的快速拓展引起了各城市职能地域之间空间关系的较大变化,文章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青岛市城市职能空间结构的现状特征,而后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囚。最后,结合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和青岛市城市职能空间结构的现实基础,提出了青岛市城市职能空间结构优化的方向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地震孕育和前兆机理研究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震预测研究面临低水平的预测与政府和公众的高期望值的矛盾。加强机理研究是根本出路之一。地震前兆观测属于广义地球物理反演,它不应照搬地球物理勘探的现成方法,而应找出新的思路。中国与美国、前苏联和日本等国家地震发生的构造背景不同,应发展适合中国大陆地质条件的震源物理理论和方法。地震前兆机理研究存在3个完备性问题:①地震前兆存在性与不存在性的正反两个方面的论证;②前兆物理量的可测性论证;③实验模拟条件的相似性论证。这3个完备性是判断该研究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地震预测实验场的设立,不宜采用无把握的“守株待兔”的办法。建议将实验场设立在必然有多次发生诱发构造地震可能的矿山或大型水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