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493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119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1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Abstract The high-grade metamorphic rocks of southern Brittany underwent a complex tectonic evolution under various P-T conditions (high-P, high-T), related to stacking of nappes during Palaeozoic continentcontinent collision. The east to west thrusting observed in the whole belt is strongly perturbed by vertical movements attributed to the ascent of anatectic granites in the high-T area. The field reconstruction of subvertical, closed elliptical structures in gneisses and migmatites, associated with the subhorizontal, doubly radial pattern of stretching lineation in the mica schists, suggests the existence of an elliptical diapiric body buried at depth beneath the present erosion level. Deform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 complex P-T evolution partly recorded in aluminous gneisses (kinzigites, e.g. morbihanites). A chronology of successive episodes of mineral growth at different compositions is established by detailed studies of the mineral-microstructure relationships in X-Z sections, using the deformation-partitioning concept (low- and high-strain zones). Several thermometric and barometric calibrations are applied to mineral pairs either in contact or not in contact but in equivalent microstructiiral posi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deformation history. This methodology provides a continuous microstructural control of P-T variations through time and leads to three P-T-t-d paths constructed from numerous successive P-T estimations. Path 1 is a clockwise retrograde path preserved in low-strain zones, which records general exhumation movements after crustal thickening. Paths 2 and 3 are clockwise prograde/retrograde paths from high-strain zones; they are interpreted and discussed in the light of models of crustal anatexis and upward movement of magma (diapirism). Deformation and P-T effects induced by diapirism can be distinguished from the general deformation-metamorphic history of a belt, and would seem to be produced during a late stage of its history. The present microstructural-petrological approach to defining successive mineral equilibria in relation to progressive deformation steps provides a far more accurate evaluation of the metamorphic evolution than is possible by ‘standard’thermobarometry.  相似文献   
2.
高校GIS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通过对高校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应用技术、与学科最新发展前沿的深入分析,结合GIS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提出了一种新的GIS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在对GIS人才的特点和能力培养途径提出了自己建议的同时,对课程内容及教学形式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相应地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遥感概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例,探讨精品课程教学基本建设与教学改革。认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精品课建设的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计是精品课建设的关键,课程网站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必备条件,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是精品课建设的目标,并结合课程教学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4.
结合《苏州市影像地图集》的设计和研制,着重讨论基于新技术进行影像地图集生产的软硬件环境,以及通过对新技术的生产流程、过程控制方法等关键环节的技术研究和实践,建立了影像地图集生产实践教学系统。该系统为教师提供了先进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环境和条件,为开展实践性教学和进行地图集设计、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追忆李四光地震科学和防震减灾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系统整体观指导防震应急的新论点,包括:运用地壳运动整体观研究地震规律;应用地震预测整体观进行地震预测;划分活动性构造体系,研究构造活动性;加强综合监测,研究各种地震前兆和相关的自然变异的发展趋势;圈定地震风险区,制定防震应急预案等.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李一行  陈华静 《中国地震》2021,37(3):641-648
“地震预警”法律概念是讨论和规范地震预警相关行为的基础,也是地震预警立法首先要明确的问题。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制定专门的地震预警法律法规,地方已经颁布的管理办法中对“地震预警”法律概念的规定也不完全一致。随着地震预警立法进程的不断推进,“地震预警”法律概念的确定和统一愈发重要和迫切。“地震预警”法律概念应涵括其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秉持完整规范、避免歧义的原则,将时间、空间、机理和影响等要素排列组合而成。为深入理解这一概念,本文还讨论了发布主体、预警客体、技术服务、法律责任等地震预警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7.
在前文模型试验的基础上 ,本文总结归纳了隔震桥梁的设计方法与设计流程 ,着重论述探讨了隔震桥梁的概念设计与细部构造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GIS专题数据综合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GIS技术在各种应用领域的推广使用,各领域的专业数据与G1S的空间数据相结合,形成描述特定地理现象的各种专题数据。与GIS空间数据一样,专题数据的应用也由微观的、较为详细地描述小区域地理现象特征,转向宏观的、较为概略地描述较大范围地理现象特征,这是专题数据综合的主要任务。该文在讨论GIS专题数据类型及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专题数据综合的基本类型,并提出了专题数据综合的概念模型,为GIS专题数据自动综合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资源特性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地下水资源具有以下重要特性:兼具可再生性与不可再生性,发育的系统性,以及随时间的变动性。可再生的补给资源,是理论上可持续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除了特定情况外,不可再生的储存资源只能借用而不能耗用。地下水资源发育的系统性,要求以含水系统或水文系统、而不是以含水层为单元进行地下水资源评价。由于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地下水资源是随时间而变化的,需要根据变化情况进行再评价。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地下水资源评价应当遵循供水永续性和生态环境可承载性原则。地下水资源评价需要采用多种方法,相互校核,以提高其成果的信度。最后以河北平原为例,探讨了深层地下水的资源属性以及合理利用地下水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张立  陈波 《现代测绘》2003,26(6):45-46
高职教育是GIS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介绍职教GIS专业的建设,探索GIS实践教学与实践基地建设模式、方法及对人才培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