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煤的加水热模拟气特征对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煤成气的生成特征和演化规律,对两种不同有机质类型煤进行了加水热模拟生气实验研究。认为,有机质类型对于煤的热模拟气生成特征和烃气产率有决定作用。非烃气中的氢气、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含量之间呈负相关,这与水参与反应有关。甲烷的形成与水的作用关系密切。不同的热模拟气在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差异明显,有机质类型越差,热模拟气中甲烷相对越多,干燥系数相对越大,异丁烷/正丁烷越高;反之,甲烷相对越少,干燥系数越小,异丁烷/正丁烷低,区别越明显。演化程度增加时,热模拟气之间的差别减小。总烃气和甲烷的产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而重烃有产率高峰存在,正好对应于生油窗的底界。  相似文献   
2.
大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变化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仁健  王明星 《大气科学》2001,25(6):847-855
应用全球二维大气化学模式,模拟了CO、CH4和OH自由基等成分自工业革命到2020年的长期变化.模拟的全球CO平均体积分数在1840年、1991年和2020年分别为27×10-6、76×10-6和105×10-6.从1840到1991年,OH自由基数浓度从7.17×105个分子/cm3下降到5.79×105个分子/cm3,降低了19%.模拟的CH4长期变化与冰芯资料相符.模拟的20世纪80年代CO体积分数年增长率为1.03%~1.06%.大气中CO在20世纪90年代前是增长的,而到90年代初观测到CO体积分数突然下降.应用二维大气化学模式对此原因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CO排放源的减少是CO体积分数下降的主要因子,平流层臭氧减少是另一个重要因子.尽管CO排放源的减少对大气CH4增长率的变化有较大影响,而CH4排放源减少对CO体积分数变化却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调查研究了呼和浩特市1986-1991年6年中,一氧化碳中毒死亡80例,结合相应的气象要素、天气过程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该地一氧化碳中毒年死亡率为0.2人/10万,农民为1.4人/10万,外来临时工为6.8人/10万。一氧化碳中毒易发生在低短简陋、年久失修或周围高建筑物屹立的住房。一年中,11月与3月较多。降雪后48小时内中毒死亡有非常显著的增加倾向。发生中毒日前48小时内多有气压下降。夜间风小或静风,风向改变及大风来临之前,夜相对湿度超过月平均值,降温都能促使发生。许多因素叠加,更易发生。作者建议把一氧化碳中毒预报作为医疗气象结合预报的一项尝试。  相似文献   
4.
We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ulk motion on the detection of molecular outflows in the sources S 146, GGD27, and IRAS 22566 5830. The traditional techniques do allow for bulk motions or systematic VLSR shifts of the core emissions, which may cause contamination of the high velocity gas emissions, and outflows may either fail to be detected or have their properties miscalculated. We used a program to follow the systematic shift of VLSR and better results have been obtained.  相似文献   
5.
段雯娟 《地球》2019,(7):42-45
作为国际公认的清洁能源,甲醇燃料组分单一,低碳、高含氧,由于燃烧充分,可有效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有关数据显示,甲醇作为车用燃料,PM2.5排放比汽柴油少80%~85%,氮氧化物排放少60%~80%,一氧化碳排放少75%~90%,将其作为车用燃料对于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甲醇生产国和消费国,甲醇产能在全球占比超过50%。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近日对贵州省甲醇汽车推广应用工作进行调研时强调,做好甲醇汽车推广应用工作,要立足实际、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6.
7.
营口市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日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近10 a营口市一氧化碳浓度监测资料和气象监测资料,分析了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与一氧化碳浓度的关系,探讨了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日的地面天气形势和局地气象条件特征。结果表明: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日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值偏高;弱高压类、低压类和均压类天气形势均可能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气压梯度小,风速小,气温变化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是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天气形势和气象条件对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影响,得出了地面高压控制、气温低、相对湿度大、风速小、逆温强、混合层厚度小的天气条件下一氧化碳污染潜势预报等级高的气象特点,从而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潜势预报提供了较为实用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低阶煤显微组分对一氧化碳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低阶煤中不同显微组分对CO气体的吸附性能,对低阶煤自燃发火的预测与防治具有指导意义。对低阶煤中的惰质组与镜质组分别进行了30℃、40℃、50℃、55℃、60℃和65℃的等温吸附实验以及煤质分析、煤岩分析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当温度一定(T≤50℃)时,煤对CO的吸附量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可用Langmuir方程来描述;当温度较高(T>50℃)时,煤对CO的吸附量与压力之间呈线性增加关系,且可采用Henry方程来描述,但此时温度对煤吸附CO的影响较复杂,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因低阶煤中的丝质体、含氧官能团和负电性官能团含量普遍较高,尤其羟基—OH含量较高,从而对煤中惰质组吸附CO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对镜质组吸附CO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王春晓  田文寿 《大气科学》2017,41(2):275-288
利用2005~2014年10年的卫星微波临边探测仪(MLS)资料分析了热带平流层一氧化碳(CO)体积混合比的年际变率,发现热带平流层CO浓度的准两年振荡(QBO)在30 hPa高度附近存在明显的位相变化特征。大气化学气候模式模拟结果表明,热带平流层CO的准两年振荡信号是化学和动力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动力作用主要是QBO引起的次级经向环流引起的物质传输。化学和动力过程共同作用导致热带平流层CO浓度的垂直梯度在30 hPa高度处发生反转,进而产生一氧化碳QBO信号的位相变化。此外,化学气候模式模拟结果还表明,与CO有关的化学过程不但可以减弱一氧化碳QBO信号的振幅,还可以在热带30~10 hPa高度范围内造成一氧化碳QBO和纬向风QBO信号之间约3个月的时间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