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7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测绘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伴随着人类的活动而产生,并不断的丰富起来的。远在公元前四千多年古埃及,在尼罗河泛滥后,农田边界的整理过程中,就产生了较早的测量技术。古埃及人通过天文观测,确定一年为365天,这是古埃及在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000年)通用的历法,他们通过观测北极星,来确定方向,古老的埃及金字塔,每一座都有标准的几何尺寸,说明那时,人们对长度和角度都有比较精确的测量手  相似文献   
2.
《西部资源》2012,(4):76-77
人因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而从一般动物中分离出来,而成为唯一的智能群体。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经历了一个由石器时代到金属时代的过渡。金属时代(包括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到来为人类文明带来了新的曙光,人们发现了七种至今仍然广泛应用着的七种金属,它们是金银铜铁锡铅汞。下面讲讲这七种金属的发现过程及对人类发展的影响。黄金时代大约在5,000多年前,即公元前3,000年,四大文明古国的埃及已经建立起来,首都开罗已经是一个繁华的城镇了。每逢赶集的时候,这里的人群熙熙攘攘。一天中午,安静而有序的城镇却出现了骚乱,人们争相涌向一个地方,透过围得密密的人群,人们发现开  相似文献   
3.
《西部资源》2012,(4):75-75
本世纪以来,我国一些重要的锡矿区都做过一些程度不等的地质调查。比较重要的有:1898—1910年M.Lecrele及J.Deprat、1914年丁文江对个旧的调查;1934—1940年孟宪民等对个旧进行了1∶5万—1∶1万地形地质和坑、硐地质调查;早在公元前3700年埃及人就已用锡。公元前1800年,中国就有了青铜制品。我国商代后期是青铜器极盛的时代,是青铜工艺发展的第一个高峰。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的我国著名的司母戊大鼎,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重达875kg的司母戊大鼎是我国目前出土青铜器中最大的,也是世界青铜器中所罕见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名》2012,(2):30-32
庞贝城(拉丁语:POMPEI)I,或译庞培城,以纪念古罗马政治及军事家格奈乌斯.庞培。庞贝为古罗马城市之一,位于那波利湾的岸边。公元79年8月24日,维苏威火山喷发,厚约5.6米的熔岩和火山灰毫不留情的将庞贝从地球上抹掉,繁盛一时的庞贝城在一夜间消失。千年后,庞贝古城重见  相似文献   
5.
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杭州地域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春秋时,初属越。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年)属吴,周敬王三十年复属越,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属楚。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秦灭楚,于今杭州地置钱唐县,同时置余杭县,同属会稽郡。据《史记.秦始皇  相似文献   
6.
长沙作为地名,最早见于《逸周书·王会篇》。《逸周书》又名《汲冢周书》,传为晋太康二年(281年)得于汲郡(今河南汲县)战国时期的魏安厘王墓中,其成书至少在战国以前,虽然战国至秦汉时期篇章有所增变,但据历代学者考证其记载的史迹多有  相似文献   
7.
陈出云 《地图》2012,(1):138-139
苏美尔,一个美丽的名字。在历史上,这类动听而又陌生名字往往属于一个失落的文明,苏美尔正是如此。作为一个地名,它已经在地图上消失了数千年。今天我们之所以不断提起它,完全是因为对文明起源的探寻。文明的起源,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古代中国的华夷观告诉我们,华夏文明就是世界文明的起源和中心。后来,通过"开眼看世界",我们知道世界上有好几个文明古国,中国只是其中之一,而且还是里面起源最晚的一个。更令人纠结的是,中国真正有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7年内蒙古包头地区8级地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宗笙 《地震学报》2013,35(4):584-603
公元前7年11月11日(汉成帝绥和二年九月丙辰)地震, 由于历史文献记载的不确定性, 长期存在分歧, 也没有学者开展过调查研究, 中国地震目录均未收入. 考古发现包头市麻池周边汉代部分木椁墓中木椁四周填塞的碎砖瓦陶片及文字瓦当, 是房屋毁坏以后的建筑垃圾和日用陶器残片的混合物, 这些房屋是在公元前52年(甘露二年)到公元前33年(竞宁元年)以后在麻池古城(汉五原郡)建成的. 上述房屋的毁坏发生在西汉晚期的墓葬稍前. 房屋毁坏的原因, 可排除自然因素、 战争及人为破坏, 更可能是由于突发性的地震灾害所致. 公元前7年地震正好发生在这一时期, 并使北边郡国30余处坏城郭, 凡压杀400余人. 根据木椁四周填塞碎砖瓦陶片的汉墓分析, 麻池古城房屋、 殿堂遭受严重破坏, 死亡人数达200人以上, 地震及其它天灾人祸, 使麻池古城逐渐衰退, 最后荒废. 结合大青山山前断裂所形成的距今2 000年前的地震形变带遗迹综合分析, 公元前7年11月11日地震宏观震中在麻池一带, 震中烈度为Ⅹ度, 震级达8级, 命名为内蒙古包头8级地震.   相似文献   
9.
在综合整理公元前1831年-公元1980年中国地震灾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着重探讨了中国地震灾害的时空特征以及中国地震灾害对交通影响的空间分布与类型分析。中国地震灾害记载的时间分布不平衡,是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呈现上升趋势;其空间分布也不平衡,元代以前集中于山西、河南、陕西一带,明清时期西南和台湾地区有所增加,民国及1949-1980年主要集中于西南、西北及台湾地区。中国地震灾害对交通影响的空间分布也集中于西北、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四川和新疆,通过地震烈度的空间分布,可知高烈度的地震对新疆的交通系统影响较大,云南和四川较低烈度的地震对其交通系统的影响也比较大,这是因为3省皆分布于中国强震带内,且四川和云南地形复杂,多山地丘陵,其交通线的分布多沿山川行进,故较易受地震影响。然后,依据破坏程度、次生灾害、交通构筑物破坏可将地震灾害对交通的影响划分为不同的影响类型。  相似文献   
10.
《西部资源》2012,(4):69-69
人类在远古时代就开始利用铜了。最初利用自然铜,并将它锤打成小锤、小钉等。稍后,又用退火和加工硬化工艺制作各种器物。中国是世界使用铜较早的国家之一。从出土实物来看,中国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用铜。甘肃的武威、永靖和河北的唐山等地的古文化遗址,都发现红铜器物。夏代(公元前21—公元前16世纪)已进入青铜时代,并延续到商、周朝。特别是在找矿、采矿、冶炼方面,中国古代有着卓越的成就,杰出的创造。如目前开采的铜、铅、锌等矿山,不少都是古代开采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