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0篇
海洋学   1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脾柔肝息风汤对抽动障碍模型大鼠运动性抽动的调节机制,为临床治疗抽动障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哌啶醇组,健脾柔肝息风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除空白组外各组大鼠连续7 d腹腔注射亚氨基二丙腈(IDPN)造模,造模成功后连续灌胃6周,灌胃后第1、3、6周分别观察大鼠的行为学改变,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脑组织DRD1 mRNA、DRD2 mRNA含量。结果:灌胃6周后,与模型组比较,健脾柔肝息风汤中、高剂量组及氟哌啶醇组在运动行为评分、刻板行为评分及DRD1 mRNA含量方面均有所下降(P<0.05);而健脾柔肝息风汤低、中、高剂量组及氟哌啶醇组在DRD2 mRNA含量方面有所下降(P<0.05)。结论:健脾柔肝息风汤可通过降低TD模型大鼠脑组织多巴胺DRD1 mRNA、DRD2 mRNA的含量,而改善TD模型大鼠运动性抽动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桑钩止抽饮治疗儿童肝经风热型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经风热型抽动障碍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桑钩止抽饮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硫必利片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4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桑钩止抽饮治疗儿童肝经风热型抽动障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系统评价健脾调肝法治疗儿童抽动障碍(TD)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10年1月至2020年5月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PubMed数据库中有关健脾调肝法治疗T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YGTSS)评分有效率[OR=2.79,95%CI(1.74,4.45),P<0.0001]、YGTSS评分[MD=-1.28,95%CI(-2.17,-0.38),P=0.005]、中医证候有效率[OR=5.97,95%CI(3.02,11.82),P<0.00001]、中医证候积分[MD=-4.76,95% CI(-5.49,-4.03),P<0.00001]、不良反应[OR=0.07,95% CI(0.03,0.20),P<0.00001]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调肝法可提高小儿TD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介绍舒兰教授论治小儿抽动障碍经验。舒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从五脏分别选用疏肝解郁,平肝息风、疏风解表,息风止动、清心养阴,镇静安神、健脾益气,平肝息风、滋肾养肝,息风止抽五法治疗小儿抽动障碍,临床收效甚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7.
介绍崔文成教授治疗抽动障碍(TD)的经验。崔教授认为,本病病位主要在心,与肝密切相关,病因为饮食不节与情志失调。基本病机为肝郁化火、热极生风、阴虚风动,临床注重审因辨证,以消除抽动病因为主,采用疏肝清火、平肝潜阳、滋阴柔肝之法,分别以龙胆泻肝汤、羚角钩藤汤、一贯煎合杞菊地黄丸治之,并配合情志调畅,以减少患儿紧张情绪,标本兼治,临床疗效较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钩藤、白芍治疗小儿抽动障碍(TD)的作用靶点及相关信号通路,以明确其作用机制。方法:在TCMSP数据库中检索钩藤、白芍化学成分并筛选作用靶点,并检索相关文献进行补充;从GENECARD、OMIM、TTD及DrugBank数据库检索与抽动障碍相关的疾病靶点,利用Cytoscape 3.7.0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并筛选核心网络,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钩藤治疗TD的化合物30种,与之相对应的作用靶点590个;白芍治疗TD的化合物7种,与之相对应的作用靶点81个。活性成分靶点与抽动障碍疾病靶点的交集基因共37个,交集基因的PPI网络共包含节点37个、边198条,平均节点度值为9.89。GO分析结果显示,上述交集基因的分子功能主要包括G蛋白耦联受体活性、儿茶酚胺结合、神经递质受体活性等,生物过程主要涉及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化学突触传递等,细胞组分主要包括突触膜固有成分、突触后膜等。KEGG分析结果显示,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结论:本研究初步验证了钩藤-白芍治疗TD的药理学作用机制,为进一步从细胞生物学层面验证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