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128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267篇
海洋学   15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信息融合技术中,在各局部传感器的有色观测噪声为一阶AR模型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观测扩增方法消除有色噪声的影响,得到最优加权观测融合方程,从而实现状态的最优滤波解。对于有色观测噪声为MA或ARMA模型的情况,观测扩增方法不再适用。提出了基于有色观测噪声随机模型级数展开的方法,求解出各局部传感器有色观测噪声的方差,并利用该方差对加权观测融合滤波器进行了构造。通过计算实例证明,该方法不仅适用于观测噪声为AR模型,同时适用于噪声MA或ARMA模型。  相似文献   
2.
3.
4.
《青海国土经略》2005,(3):i0003
2005年,省有色地勘局的中心任务是:坚持“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方针 ,继续做大做强地勘主业,做大做强矿业开发骨干项目,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和经营机制的转换,不断拓宽队伍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确保全局产业经济继续以12%的速度增长,确保全局职工的经济收入有进一步提高,人居环境有进一步改善。为了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局队两级领导和各职能部门深入野外生产一线加强调研,抓重点项目,抓生产进度,抓地勘质量,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呈现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5.
自1988年11月至1989年3月,对南极乔治王岛的长城湾沿岸水域中的海洋生物和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1988年11月20日在2号站采得的冰芯中部有一层约5cm的棕色层,而1988年11月17日、20日和26日在5号站采得的冰芯样中有二层棕色层。固定冰中叶绿素a浓度范围在2.55~56.8mg/m~3之间,而且大部分含量集中在海冰的中间层中,而不象其它海区如昭和、戴维斯、凯西和麦克默多等站,大部分叶绿素a集中在海冰的底部,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海冰的结构和形成过程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6.
利用三维荧光激发.发射光谱(3DEEMs)及荧光偏振法研究了3例腐殖酸和1例湖泊溶解有机物(DOM)在不同腐殖酸浓度、离子强度和pH条件下的荧光光谱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浓度增大,各腐殖酸样的荧光强度增大,其中垃圾渗滤液腐殖酸和Pahokee泥炭腐殖酸的荧光峰出现红移.随着浓度进一步增大,腐殖酸的荧光偏振值增大,由此推断在此浓度范围内腐殖酸由于分子间的排斥作用使其构型出现伸展.离子强度增大导致腐殖酸及阿哈湖DOM的荧光强度降低.随着氯化钾(KCI)浓度增大,Fluka腐殖酸的荧光峰A蓝移,荧光峰B的荧光偏振值出现减小,推测是由于静电中和作用使其荧光基团发生卷曲造成的.离子强度对其余腐殖酸样和阿哈湖DOM的其他荧光特性没有明显的影响.总的来说,pH值的变化对腐殖酸和湖泊DOM的荧光特征的影响是很明显的.随着pH值增大,腐殖酸和湖泊DOM的荧光强度增强.而pH值减小时,Fluka腐殖酸和Pahokee泥炭腐殖酸的荧光峰(A峰)蓝移,当pH值降到5时,Fhka腐殖酸的荧光峰突然红移到最大,随后又继续蓝移;垃圾渗滤液腐殖酸和阿哈湖DOM的荧光峰位无明显的漂移.所有样品的荧光偏振值都减小(但阿哈湖DOM的A峰变化不大),但在pHi≤5时又增大,这种现象表明随着pH值降低,腐殖酸和湖泊DOM中有机大分子发生卷曲,但在pH≤5时由于羧基的质子化又以平面伸展构型出现在溶液中.  相似文献   
7.
沸石强化过滤的中试及生产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型水处理材料沸石强化常规给水处理工艺进行了中试和生产性试验,并与石英砂滤料做了对比.中试结果表明粒径为0.80-1.20mm沸石对浊度、氨氮、有机物都表现出良好的去除效果,过滤时的水头损失、反冲洗强度明显小于石英砂,不仅能满足反冲洗要求,还可节省反冲洗水量,降低运行成本.在生产性试验条件下,沸石对浊度、氨氮、耗氧量的去除率分别为95%、83%和39%.因此,在当前水源水遭到污染的情况下,用沸石替代石英砂滤料可明显改善水质,在不增加处理构筑物的情况下,对给水处理工艺可起到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9.
渤海湾海河口区是北京、天津二大城市工业及生活污水排放入海处,是一比较典型的海域。1972年以来曾对渤海湾进行过综合性的环境污染调查和研究,但由于受调查范围和项目的限制,对河口区特别是大沽口、北塘口区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研究甚少,尚不足以就有机污染对河口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作出科学判断。目前,有机污染已成为海河口区特别是其附近大城市的主要污染问题之一。本文以化学耗氧量(COD)、生物耗氧量(BOD5)、溶解氧(DO)等项目作为耗氧有机物污染程度评价的主要指标(还有氮、磷、本集另有专文讨论),对海河口区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生态效应进行了调查研究,为有机污染评价提供数据并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东海秋季典型站位沉降颗粒物通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年9月在东海的长江口、中陆架区和浙江近岸上升流区三个站位放置沉积物捕获器采集沉降颗粒物。在对颗粒有机碳(POC)、颗粒有机氮(PON)和总颗粒碳(PC)元素分析基础上,采用颗粒物通量模型对沉降通量进行了研究。镜检发现细小无机颗粒物和大颗粒聚合体是三个站位沉降颗粒物的主要形式。大颗粒聚合体有住囊类、粪球聚合体、硅藻聚合体和混杂聚合体四种类型。研究结果显示,东海中陆架区和浙江近岸上升流区沉降颗粒物中POC、PON和PC的百分含量均呈现随水深增加明显降低的趋势,但在长江口,这些成分的含量低且上下均匀。长江口观测到的是大风后的一个实例,存在强烈的再悬浮,各水层颗粒物沉降通量平均(±SE)高达(319.02±65.33)g/(m2.d),尽管如此,沉降颗粒物有机态C/N值却很高(18.0±0.9),明显受陆源颗粒物的影响。POC净沉降通量在浙江近岸上升流区为961mg/(m2.d)(水深55m),在东海中陆架区为123mg/(m2.d)(水深88m),可见浙江近岸上升流区是POC向海底转移的重要区域之一,其垂直转移能力明显高于东海中陆架区。在上升流区域和中陆架区,POC的输出比率大约分别为48%—77%和15%—21%。浙江近岸上升流区和东海中陆架区底层颗粒物再悬浮比率分别为66.50%和88.52%。研究显示,浙江近岸上升流区的水体底层颗粒物受底部平流的影响比东海中陆架区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