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0篇
海洋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朱莹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经验。朱教授遵循辨病辨证相结合的原则,对本病采用分期论治,早期丹栀逍遥散合保和丸加减以清肝泻火、消食和胃;中期予柴芍六君子汤加减以疏肝解郁、健脾化湿;后期予枳实消痞丸加减以健脾益气。处方加减灵活,用药丝丝入扣,临床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
介绍朱莹教授治疗肝郁气滞型腹胀的临床经验。朱教授认为,本病根本病因在于情志调摄不当或饮食不节,导致肝失疏泄,脾胃运化失常,气机失调所致。治疗注重立足整体,身心同治;遣方平和,善用药对;中西合璧,根除Hp,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疏肝理气、健脾助运为根本,随症加减,治养结合,常获佳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3.
介绍朱莹教授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朱教授认为,脾胃虚弱为发病根本,贯穿始终。因此治疗关键在于健运脾胃功能。朱教授临床常以六君子汤为基础方随证论治,如柴芍六君子汤、逍遥散、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并巧妙运用对药治疗,如莱菔子-炒麦芽、紫苏梗-香附、郁金-佛手、枳实-厚朴、瓦楞子-海螵蛸、白扁豆-佩兰,疗效倍增。还提出运用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根据“病”“证”来进行施治。同时强调治养并用,主张配合运动、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及调畅情志等方式来调养脾胃。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4.
介绍朱莹教授从脾胃论治失眠的经验。朱教授治疗失眠常从脾胃入手,其认为脾胃居于中焦,主运化司升降,若脾胃和则气机畅、浊气降,气血调和而神有所养,心肾相交,营卫阴阳调和则寐安。临证治疗以健运脾胃为主,喜以四君子汤为基础,但不拘泥于一方,注重整体辨证,个体化治疗,用药灵活,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5.
介绍朱莹教授从湿热论治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证经验。朱教授认为,本病活动期发病的主要病机多为湿热互结、气血壅滞,其中脾胃气虚贯穿于UC的整个病情发展过程。朱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活动期UC在治疗上应从湿热、气(气滞)、血(血瘀)入手,以清化湿热、调气行血、抑肝扶脾为治疗大法,并强调健脾之法应贯穿始终。同时,活动期慎用收敛固涩之品,以免闭门留寇,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6.
介绍朱莹教授运用补、润、通三法治疗老年性便秘的经验。朱教授认为,老年性便秘多因气血阴阳亏虚,肠道传导无力、失于濡养所致,治疗时应以虚为本,以燥为标。其根据气血阴阳亏虚的不同,常以补中益气汤、润肠丸、增液汤、济川煎等为主方补益气血阴阳,合用麻子仁丸、五仁丸或其他质润多脂之品润肠通便,标本兼顾;虚实夹杂者,可根据兼夹气血、寒热、湿食之不同,伍以理气活血、散寒清热、化湿消食之方药,补虚泻实,辅以通法,三法并进,并重视对老年性便秘患者的疾病健康教育及生活方式的指导,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7.
介绍朱莹教授运用升降理论治疗脾胃病经验。朱教授治疗脾胃病多从“气机升降失常、升清降浊失职”入手,通过调节脾胃气机升降,运用健脾理气、化痰祛湿之法,顺应脾胃的生理特性,遵循辨证辨病、中西药健运、生活情志养护3个步骤。诊疗思路清晰,切中病机,用药精准,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8.
介绍朱莹教授基于血中伏火理论治疗功能性便秘(FC)的经验。朱教授认为血中伏火为脾虚血少,继而气机失调、五脏失和,导致阴火内生;而FC病机本在脾胃虚弱,血亏肠燥,并与君相之火偏亢、肺失宣肃、肝失疏泄相关,与李东垣血中伏火理论契合。其治疗本病注重气机升降及津血盈亏,以甘缓益气、和血润肠为总则,重视升清降浊,斡旋气机,并灵活配合滋肾泻心、疏肝解郁等治法,疗效显著,体现了中医整体辨证、标本同治的思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9.
介绍朱莹教授治疗溃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的经验。朱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如迁延不愈,进展至疾病后期,多会出现脾肾阳虚的表现,病机以虚(脾肾气阳亏虚)、瘀(痰湿、瘀血内停)为主要特点,因而提出温肾暖脾、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自拟溃结宁方治疗,并随症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介绍朱莹教授运用治泻九法治疗泄泻的经验。朱莹教授在李中梓治泻九法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临床经验,病证结合,审因论治,将暴泻辨证分为寒湿证,治以燥脾、淡渗为法;湿热证,治以清凉为法;食滞证,治以疏利为法。将久泻辨证分为脾胃虚弱证,以甘缓、燥脾为法;肝气乘脾证,以疏利、甘缓为法;肾阳虚衰证,以温肾、固涩为法。临床疗效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