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3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150篇
测绘学   686篇
大气科学   98篇
地球物理   479篇
地质学   244篇
海洋学   221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16篇
自然地理   18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化肥、农膜等在农业生产中的过量投入,耕地面源污染的程度随之加重。文章选取塔里木河流域上游和田地区为研究区域,依据P-S-R框架理论,构建和田地区耕地面源污染生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加入土壤理化数据,使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对和田地区1980 年及2016 年耕地面源污染状况进行生态风险评价,运用耕地生态风险模型、生态风险转移矩阵、Arcgis分析和田地区耕地面源污染时空分异状况。研究结论如下:和田地区1980 年耕地生态风险等级均为II级或III级,呈“中间高,两侧低”分布;2016 年耕地生态风险等级上升至IV级或V级,呈“倒W型”分布,各县耕地面源污染程度较1980 年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其中墨玉县和于田县在2016 年耕地生态风险等级达到最高的V级,而民丰县因自身生态环境的强脆弱性,同样需要提高关注。根据面源污染“从源头治理”的原则,应切实推进和田地区耕地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增强技术指导,开展试点工作,改善和田地区耕地面源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2.
作者在整理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馆藏蜑螺科Neritidae标本时,鉴定出产自海南三亚的一新记录属饰纹蜑螺属Vittina Baker,1924和一新记录种:裂蜑螺Vittina pennata(von Born,1778)。文中详细描述了本种的贝壳形态特征,查明了其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特点,并与相似种进行了比较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东海蛾螺属二新记录种(腹足纲,蛾螺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理近年来东海采集的蛾螺科Buccinidae标本时,鉴定出属于蛾螺属Buccinum Linnaeus,1758的两个中国新记录种:(1)白肋蛾螺Buccinum leucostoma Lischke,1872,采自于东海300—400m深的泥沙质海底;(2)古式蛾螺Buccinum koshikinum Okutani,1988采自于东海400m深的泥沙质海底。文中分别对这两个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进行了描述,并与相似种进行了分类学讨论。此外,文中还列出了中国海已报道的其他蛾螺属种类。  相似文献   
4.
针对自然资源全要素调查工作中分类标准不同、调查口径不同、调查方法不同,造成的各部门调查软件平台重复开发建设和调查数据结果地理信息特征表达不清晰等问题,本文结合自然资源全要素野外调查工作的实际需要,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为统一对象,构建了自然资源语义化特征模型,提出了表征不同自然资源类型的自适应野外调查方法,实现了灵活性高、性能优异的自然资源调查技术平台,形成了统一的自然资源全要素野外调查框架,可以有效提升多门类自然资源基础调查、专业调查、动态调查的能力与水平,为自然资源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可靠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The present paper reports 9 species of pontoniine shrimps collected from Hainan IS-land ,South China Sea ,by the Joint Chinese-German Marine Biology Expeditions,in which Peri-climenaeus arabicus (Calman,1939) and Periclimenaeus hecate (Nobili,1904) are record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Hainan Island.  相似文献   
6.
何明海 《台湾海峡》1996,15(4):368-375
本文根据1995年的调查,报道了九龙江口外浯屿海域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结果表明,本区底栖生物种类较丰富,组成以多毛类,甲动物,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为主。底栖生物数量较大,平均栖息密度为300个/m^2,平均生物量为31.03g/m^3,数量分布较不均匀。.  相似文献   
7.
刺参夏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Selenka)),又称仿刺参,属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海参纲(Ho-lothuroidea)[1,2],主要分布于北纬35°到44°的广大西北太平洋沿岸,北起俄罗斯的海参威,经日本海、朝鲜半岛南部到中国黄、渤海[3,4]。据报道,江苏连云港外的平山岛是该物种在中国分布的最南界[5]。刺参是典型的温带种类,在其生活史中存在着一种重要的生态习性:当夏季海水温度升高到一定范围后,刺参即迁移到海水较深、较安静的岩石间不动不食,这种现象称为“夏眠”(aestivation)。日本学者Mit-sukuri[6,7]最早观察到刺参的这一现象并提出了夏眠…  相似文献   
8.
任先秋 《海洋与湖沼》1989,20(5):466-473
于1986,1987年在南海珠江口浮标上采到(严文侠采)无柄蔓足甲壳动物标本。经本文作者鉴定,系两新种——珠江藤壶Balanus zhujiangensis sp. n.、美丽藤壶 Balanus pulchellus sp. n. 和一新记录——皮氏小笠藤壶Tetraclitella pilsbryi (Utinomi,1962)。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10.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的系统分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是海洋中最丰富的后生动物 ,它属于小型底栖动物的永久性成员 ,即分选时 ,可通过 0 .5 mm或 1 mm网筛但被 0 .0 31 mm或 0 .0 4 2 mm孔径网筛蓄留的动物 ,本文讨论线虫在动物界的分类地位 ,与相近动物类群的亲缘关系 ,泄腺纲与泄管纲分类系统的由来和演变。海洋线虫属于泄腺纲 ,由 Bremerhaven种名录和 L orenzen确立的分类系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海洋线虫的分类系统仍处在发展和完善中 ,需要发现更多更有价值的共近裔性状用于物种水平和较高分类阶元的分析和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