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9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胡家方,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南阳市民俗文化摄影协会副会长,80年代开始学习摄影,作品发表于诸多期刊和报纸。摄影感悟:一幅好作品需要完美的创意和优秀的画面表现,摄影到了一定阶段你会发现构思策划和资源调动等综合能力比单纯的技术功力更加重要。摄影应该是多样的,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民俗类公共选修课在高校中受欢迎的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开设民俗类公共选修课的意义:(1)学习民俗文化是高校毕业生参与未来国际竞争的需要;(2)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潜在的强制性、规范性和宣泄性;(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4)培养高校学生的“和合”观念;(5)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  相似文献   
3.
柳忠勤李存厚邓国平杜学文田喜荣张保李年善李东峰王玉圣裴少飞等出席本刊讯4月9日上午,中国北方民俗文化产业园在长治县开工奠基。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柳忠勤,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联合会书记处书记李存厚、国土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邓国平,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党委副书记景小勇,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杜学文、省文化厅副厅长窦明生,长治市委书记田喜荣、市长张保、市委副书记李年善、市人大常委会主  相似文献   
4.
整合资源构建精品拓展粤东滨海旅游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粤东滨海旅游业发展相对落后,转变这一劣势,必须陆海结合,发掘惟粤东独有的、具有垄断价值的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着力构建世界级的旅游精品并发挥其功能作用,创造组合出各种不同但又高标准、上档次、富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强调拓展粤东滨海旅游业必须统筹规划,发展粤东区域旅游;积极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推介力度,强化粤东滨海旅游的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5.
旅游开发对西安传统民俗文化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开发对目的地传统民俗文化的影响是“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以西安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旅游开发对当地饮食、节庆和娱乐民俗文化产生的影响效应。文章指出旅游目的地提供给游客的往往是当地民俗文化中易于被商品化的一类;传统的民俗文化一旦被推向旅游市场,它必然要遵循市场运作的原则,为适应旅游市场的需要而发生形式和内容上的改变;对此,当地居民与游客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感知差异,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当地居民对“原汁原味”的传统民俗文化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6.
王娟  刘瑛 《国土资源》2006,(8):50-53
在广袤的青藏高原,散布着形式多样的藏族民居建筑,这些民居建筑充分地显示出丰富的藏传佛教内涵和悠久独特的藏区风情及民俗特点,同时也反映出藏族人民的思想感情以及能工巧匠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形成了与自然环境、宗教和民俗文化以及社会背景相协调、相映衬的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7.
夏琳康  金志玲 《测绘科学》2016,41(3):175-180,113
针对滇西北民族地区资源的相似性和趋同性导致了身处滇西北旅游圈腹地的剑川县民俗文化资源闲置和浪费的问题,该文在分析剑川县民俗旅游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挖掘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采用德尔菲法与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对剑川县民俗文化资源进行定性与定量的综合评价,并借助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剑川县民俗旅游资源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较全面的分析,对剑川县民俗旅游资源进行评价、规划与开发,以改善民俗文化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的现状,为县域旅游资源规划者和开发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摩梭人之民俗文化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泸沽湖畔的摩梭人,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民俗文化。其婚俗及节庆与宗教活动中,较为集中突出地体现出了建立在“阿夏”婚与母系制之上的、以女性崇拜为核心的摩梭文化特征。其传统文化何以历久不衰存续至今?这在政治、经济、传统观念与自然社会几个方面都有深刻的原因。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摩梭人的家庭关系、民族关系及道德观念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而摩梭人的母系文化仍将以其“合理而先进的内涵”而得以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9.
2002年10月7~12日,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在九寨沟生物圈保护区召开全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现场交流会,笔者有幸参加。通过对九寨沟为期5天的实地考察,与会者学习交流了经验,开阔了视野,受益匪浅。(一) 九寨沟印象奇美的自然景色 闻名遐迩的九寨沟,地处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过渡带,川西北岷山山脉南段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原南坪县)境内的崇山峻岭中,系长江水系嘉陵江上游白水江源头的一条大支沟,纵横60多公里,流域面积600多平方公里。沟内群山耸峙,峰峦皑皑。这条呈Y”字型结构的大沟壑,向世人展现出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名》2009,(2):50-51
十二生肖是我国古老的民俗文化,对于十二生肖的起源。历代学者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生肖与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传说时代,《史记》中所载黄帝。建造甲子以命岁”,“大挠作甲子”就是这类说法的佐证,学者们认为这里所说的甲子就是指十二生肖。清代学者赵翼则认为生肖最早源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他在铂骇余丛考》中说:“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参见清·赵翼酊骇余丛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