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4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2.
影响海岸侵蚀的主要原因有海岸地貌、海滩植被.海平面水位变化、暴风(包括飓风和台风)、潮差及季节性水位变化、自然变化造成砂源供应短缺和人为活动引起的砂源供应变动.  相似文献   
3.
豫西太原组、山西组中潮道沉积的类型和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豫西太原组中的潮道为陆表海滨岸潮道类型,其特点为:向上变细的层序,冲刷切割下伏的灰岩层,具大型板状、槽状交错层理和双向交错层理,潮道曲流砂坝发育。山西组下段的潮道为障壁后潮道,位于障壁砂坝后的潮坪区;潮道砂岩泥质杂基较高,正粒序,砂体自海向陆分叉尖灭;潮坪、潮道等亚环境组合影响了其上发育的煤层的厚度变化。山西组上段的潮道为下三角洲平原潮道类型,多位于分流河口,砂岩为正粒序,双(单)粘土层和潮汐周期层序发育。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短期和临时验潮站深度基准确定的不统一性。重点研究了以长期验潮站作为控制,将验潮站组网传递确定深度基准面的方法,具体阐述了最小二乘拟合求取潮差比与平差方法求取深度基准值的计算方法与原理。利用仿真实验与实例计算论证了该方法的合理与可靠性。得出的结论是:在海道测量作业海域,基于验潮站组网确定深度基准可以达到理想的精度,且获得含义统一的深度基准面。  相似文献   
5.
珠江三角洲年际潮差长期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网河内17个主要控制水文站的年际潮差变化趋势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和突变点分析.通过Trend Free Pre-Whitening方法削除了水文时间序列中的自相关成分,利用非参数的Mann-Kendall检验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年均潮差的变化趋势,指出潮差在珠江三角洲的变化趋势存在着空间变异性.在网河内的中、上游河段,潮差呈现明显的增大趋势,且越往上游,潮差的增大趋势越为显著;而在下游的口门区,由于受到围垦等人类活动影响,大部分站点的潮差表现为显著的下降趋势.Pettitt检验的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潮差发生突变的时间段主要在20世纪80年代,这基本与河网内大规模的无序采沙开始的时间是同步的,表明挖沙是引起珠江三角洲内潮差变异的主导因素.潮差显著增大的趋势表明航道网内潮流动力明显增强,这亦是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咸潮频发的机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本系列论文Ⅰ中数值化的长江河口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海图获得的岸线和水深资料,以及2012年水深实测资料,设置不同年代模式网格,考虑径流量、潮汐和风应力作用,建立长江河口水动力和盐水入侵三维数值模式,模拟和分析不同年代潮汐潮流、单宽余通量、分汊口水通量和分流比,及其河势变化对它们的影响。最大潮差在3个年代间的变化主要在北支区域,50年代至70年代,北支潮差减小,减小区域集中在北支中段,2012年相比70年代北支潮差增大。单宽水通量在50年代北港大于南港,北支下段向上游输运、上段量值较小,在70年代南港大于北港,北支下段量值较小、上段向下游,在2012年南北港水通量较为接近,北港稍大,整个北支水通量向上游。定量给出了50、70年代和2012年南北支、南北港大潮期间和小潮期间涨潮、落潮和净水量和分流比,结合河势变化分析了不同年代间的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前成功实施的几项潮差带地区真空预压工程未考虑膜上变动水压荷载的影响,单纯将膜下真空压力作为预压荷载,这明显偏于保守。根据具体工程的加固效果,分析膜上变动水压荷载对真空预压加固效果的影响,并给出在潮差带地区进行真空预压设计时预压荷载的取值方法,研究结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Power spectrum and cross-wavelet transform analysis was adopted to study the tim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and multiscale correlations between runoff, tidal range and salinity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based on the runoff data collected at the Datong Station, the tidal range measured at the Baozhen Station, and the salinity at the Baogang Station from 2008 to 2009. The variations of the salinity showed significant periodicity at scales of 2-3, 7-8, 14-15 and 26-30 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alinity and the runoff and the tidal range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shock at scales of 5-7, 14-15, 26-30 d and 0.5 a.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unoff and the salinity was mainly in the same phase, whil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idal range and the salinity was in the antiphase. Different frequency bands were related to different degrees, and their relevance increased as the resonance frequency decreased. In addition, changes of the seasonal runoff were obvious. Specifically, a point of discontinuity was reached in early June with a cycle of 7-8 d, which coincided with the periodicity of plum rains in the Changjiang-Huaihe region. High-frequency changes (8-16 d period) of the salinity corresponded to the time domain in January-April 2008, February-April 2009 and October-December 2009 and exhibited an approximately 0.5 a (184 d) long frequency oscillation. Short-period changes were found to be stronger than long-period changes. Cross-wavelet transforms for the salinity, the runoff and the tidal range revealed local features in the time domain, while the significant levels of different periodic oscillations were observed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The corre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alinity and the runoff were significant in the 80-90 d frequency domain, indicating that the major impact of the runoff on the salinity was reflected in seasonal changes. The tidal range on the small scale of 14-15 and 30-32 d was more obvious than the runoff.  相似文献   
9.
通过一维及ECOMSED二维水动力数值模型,分别计算了黄茅海河口潮波传播中的非线性效应和径流对潮波的影响,以及潮能通量和潮能耗散.计算结果表明:1)在潮汐的高潮和低潮时,非线性效应对潮水位的影响较为明显,且越向上游影响越显著;2)当径流量加大到一定程度时,沿程潮差逐渐向上游减小,而当径流较小时,潮差则沿程增大;3)崖门...  相似文献   
10.
于吉涛  陈子燊 《热带地理》2011,31(1):107-112
海滩状态是一个地形与水动力相互作用的三维地形动力问题.国外对海滩状态的地形动力分类已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既包括波控、小潮、开阔海岸海滩状态的研究,也包括波控、不同潮差海岸海滩类型的研究和岬间海岸海滩类型的研究.文中回顾并概括了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国外在砂质海滩地形动力分类方面代表性的研究工作,这些对于我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