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295篇
海洋学   84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This 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in water and sedi-ment off the Fujian shore using data obtained from the baseline research on oceanic contamination in Fujian showed that:during the research preiod,petroleum hydrocarbon concentrations in water varied from 5.77μg/L to 37.28μg/L,averaged 14.48 μg/L;was lower in the wet seasson than in the dry season;and was highest in the Minjiang Estuary and Jiulong Estuary in both seasons ,The petorleum hydrocarbon concentrations in shore sediment varied from 14.48 mg/kg to 784.36 mg/kg,averaged 133.3 mg/kg ,and was closely related to sediment types (granularity).  相似文献   
3.
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勇  葛云锦 《地质论评》2008,54(6):807-813
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不仅可以作为分析仪器校正的标样,还可以增进人们对烃类包裹体形成机制和水—岩作用机理的认识。人工合成包裹体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人工晶体生长法、焊封石英管法和金刚石压腔法,其中利用愈合人工石英(水晶)单晶裂隙合成流体包裹体技术已成为标准的合成技术。目前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主要利用晶体生长法合成,包括高温高压利用石英(或方解石)晶体生长愈合裂缝形成流体包裹体和低温下采用过饱和溶液重结晶形成流体包裹体。由于高温高压条件下烃类可能发生裂解,母液保真是成功实现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的重要前提条件。国外在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认识,但远不及人工合成无机体系流体包裹体研究那样系统和完善。国内关于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迫切需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人工合成烃类流体包裹体测温数据对石油地质的指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凡巍  倪培  丁俊英  刘吉强 《岩石学报》2008,24(9):1975-1980
石油地质中,通常使用流体包裹体的数据来恢复油气捕获时候的温度与压力。为了探讨这些温度和压力真实地质意义,我们通过设定的温度和压力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并通过测量烃类包裹体和同期捕获的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来解释地质中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我国核燃料循环产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设计了一个到2050年我国核电发展的参考情景,分析了国内外核燃料循环产业的各个环节的规模和状况,阐述了我国核燃料循环产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6.
面积达600多万平方千米的俄罗斯广阔陆架 ,无论从研究、开发还是经济利用观点出发 ,都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对象。正因为如此 ,在20世纪后半期采用不同的地球物理钻探方法对陆架区展开了规模性的研究工作 ,发现了巨大的烃类矿藏及其它矿产资源。最近10年来 ,由于经济原因 ,海洋考察工作大大地缩减了 ,但是陆架研究工作还在继续进行。目前俄罗斯科学院正在进行海洋“陆架”课题的研究工作 ,并综合了现有的资料 ,正在编制“俄罗斯陆架地质和矿产”图册专集。现将陆架区某些主要矿产资源作一简单介绍。1烃类资源1991年原苏联分裂之…  相似文献   
7.
G.  M.  Ingram  T.  J.  Chisholm  C.  J.  Grant  万玲 《海洋地质》2006,(2):71-80
在西北婆罗州深水区,一个活动的海上褶皱冲断带内拥有大量已经证实的烃类聚集,相信继续的勘探活动还会发现相当可观的油气。在新近纪大规模褶皱冲断带中发现典型的圈闭几何形态是上盘背斜、前陆褶皱及隆起和逆断层下盘错动断开处。商业性钻井目标位于变形的中新统和上新统沉积地层中,其中充满的油气来自现今仍然活跃的含油气系统。此处主要面临的问题是避免钻探活动变形和近期隆起期间烃类已经排出的圈闭。构造变形阶段研究列出了控制圈闭形成史和烃类保存史的一些关键要素。本文目的是提供一个有关西北婆罗州深水区褶皱冲断带的总体看法,为今后这一地区的油气勘探介绍一些重要结果。  相似文献   
8.
海洋中的烃及其迁移和衰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海洋中有关烃类的研究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分别介绍海洋中烃的来源,迁移和衰变及石油对海洋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10.
海底烃类渗漏是海洋油气地球化学探测的理论基础。在海洋环境,烃类渗漏可形成各种地表显示,包括与烃类组分有关的直接显示以及与烃类运移动力过程和次生效应有关的间接指示。海底烃类渗漏具有不同的活动性和类型,活动性分为活跃渗漏和惰性渗漏,渗漏类型有宏渗漏和微渗漏。海底烃类渗漏的地表显示是海洋油气地球化学探测工作部署的基础。海底渗漏烃的含量和组成特征能够指示烃类来源和深部油气属性,进而为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和评价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