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冯虎林  石冲 《地下水》2022,(3):136-137
湿法工艺炼锌过程中,锌电解液中氯离子含量是生产工艺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为了更快更准地测定锌电解液中氯离子含量,分析了电位滴定法中溶液温度、搅拌速率、乙醇加入量、硫酸锌浓度以及其他干扰离子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控制在25℃~35℃,加入20 ml乙醇,加水稀释至40 ml左右,用0.01 mo/L硝酸银滴定,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结果能快速反馈于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2.
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中国孤雌生殖卤虫胚胎发育的相关基因,并对中国孤雌生殖卤虫差异显示中SYBR Green Ⅰ、硝酸银和溴化乙锭三种染色方法进行了比较。以三种单碱基锚定引物对发育0h,4h,8h,12h,16h和10天的中国孤雌生殖卤虫的RNA进行逆转录和26种随机引物进行PCR反应,经非变性的6%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后,分别用SYBR Green Ⅰ、硝酸银和溴化乙锭染色,最后进行差异条带的回收和再扩增。结果表明:(1)6种样本的DD-PCR产物显示长200-3.0k不等的扩增片段,条带清晰,并呈现出有无和强弱的变化(2)SYBR Green Ⅰ和硝酸银染色的灵敏度比溴化乙锭染色的灵敏度高(3)经SYBR Green Ⅰ和溴化乙锭染色的凝胶的回收和再扩增效率比硝酸银染色的高(4)水煮法和NAP-25过柱法对凝胶片段的回收效果几乎相当。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研究中国孤雌生殖卤虫胚胎发育相关基因时,得到了较好的扩增片段;三种染色方法中SYBR Green Ⅰ染色灵敏度较高,并且SYBR Green Ⅰ染色有利于凝胶片段的回收和再扩增。  相似文献   
3.
张兆富 《水文》1998,(6):61-61,65
@张兆富¥山东省泰安水文水资源勘测局1问题的提出根据GB11896-89,用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水中氯化物含量时,AgNO3标准溶液(c≈0.0141mol/L)的标定方法是:取2500mLNaCl标准溶液(c=0.0141mol/L)于250mL锥形瓶中,...  相似文献   
4.
硝酸银络合法浓缩金枪鱼鱼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枪鱼鱼油混合脂肪酸为材料,利用硝酸银络合法浓缩其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主要考察了搅拌时间和硝酸银浓度对产品得率和EPA和DHA含量的影响,并测定了产品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组成。研究结果表明:搅拌时间为60min,硝酸银浓度为4mol/L时得到的产品得率为18.03%,浓缩产品中的EPA和DHA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78%和86.07%,总质量分数达95.85%,过氧化值为7.35mmol/kg,碘值2608.9g/kg。  相似文献   
5.
硝酸银络合法浓缩金枪鱼鱼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金枪鱼鱼油混合脂肪酸为材料 ,利用硝酸银络合法浓缩其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PU FA) ,主要考察了搅拌时间和硝酸银浓度对产品得率和EPA和DHA含量的影响 ,并测定了产品的理化指标和脂肪酸组成。研究结果表明 :搅拌时间为 6 0min ,硝酸银浓度为 4mol/L时得到的产品得率为 18.0 3% ,浓缩产品中的EPA和DHA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9.78%和 86 .0 7% ,总质量分数达95 .85 % ,过氧化值为 7.35mmol/kg ,碘值 2 6 0 8.9g/kg。  相似文献   
6.
7.
刘玉风  曲东芳  王莉 《地下水》2008,30(5):129-129
对高氯离子废水CODCr(化学需氧量)的快速测定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与标准法相比较,加大了重铬酸钾和硫酸的浓度,缩短了反应时间,用硝酸银中和氯离子,去除氯离子干扰。这样既加快了反应速度,又不会带来二次污染。本法适用于测定氯离子含量大于2000mg/L的水样。  相似文献   
8.
    
《西部资源》2012,(2):30-30
银,永远闪耀着月亮般的光辉,银的梵文原意,也就是"明亮"的意思。我国也常用银字来形容白而有光泽的东西,如银河、银杏、银鱼、银耳、银幕等。我国古代常把银与金、铜并列,称为"唯金三品"。《禹贡》一书便记载着"唯金三品",可见我国早在公元前23世纪,即距今4000多年前便发现了银。在大自然中,银常以纯银的形式存在,人们曾找到过一块重达13.5吨的纯银!另外,也有的以氯化物与硫化物的形式存在,常同铅、铜、锑、砷等矿石共生在一起。银的导电本领,在金属中数第一。一些袖珍无线电中用银作导线。银也很富有延展性。我国内蒙古一带的牧民,常用银碗  相似文献   
9.
邵坤  赵朝辉  刘卫 《岩矿测试》2014,33(1):29-33
高纯硝酸银中痕量杂质元素的存在会影响其性能和质量,为提高现代测试技术分析痕量杂质元素的准确度,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通过加入沉淀剂或还原剂将银除去,克服基体元素的基体效应。本文提出采用10 mL 10 g/L柠檬酸-5 g/L乙醇酸作络合保护剂,12 mL 100 g/L氯化铵作沉淀剂,建立了沉淀基体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同时测定高纯硝酸银中15种痕量杂质元素的分析方法。探讨了络合剂和沉淀剂浓度及用量、质谱干扰及同位素选择、非质谱干扰及内标选择、实验空白值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Cu、Pb、Ni、Mn、Au、Pd、Pt、Rh、Ru、Ir元素在0~100 ng/mL,Fe、Hg、Bi、Cr、Sn元素在0~250n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3σ)为0.005~0.062 ng/g,方法精密度(RSD,n=11)为0.6%~2.6%,加标回收率为94.1%~103.1%。与现行的分析方法相比,本方法采用的络合剂和沉淀剂能将基体元素与杂质元素完全分离而不影响测定结果;实验流程简单快速,检出限低,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满足了实际样品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制镜史话     
朋友,当您每天"临窗理云鬓,照镜巧梳妆"时,可曾想到古今制镜历史和制镜原理吗?远古时代并没有镜子,那时,我们的祖先就对一池平静的照出自己的容貌。不过,这样的"镜子",风一起,吹皱一池春水,水波粼粼,便什么也没有了。也不知道过了多少年代,当冶金技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