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4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228篇
测绘学   59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227篇
地质学   486篇
海洋学   40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13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2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经济马尾藻铜藻(Sargassum horneri)为研究材料,研究了其在营养限制胁迫后对NH_4-N的超补偿吸收情况。实验分营养限制和恢复营养两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均设置饥饿处理组、饱和处理组和正常对照组。铜藻在低营养限制胁迫(饥饿)下培养10天后,恢复营养盐培养3天,分别采用次溴酸盐氧化法和锌镉还原法测定培养液中的NH_4-N和NO_3-N的浓度。本文研究发现,饥饿处理组中铜藻吸收氨氮的速率远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饱和处理组,在恢复培养第一天时,饥饿处理组对NH_4-N的吸收速率最高为14.94μmol/(g·h),与正常对照组及饱和处理组间差异显著。在恢复培养的后两天,三个处理组中铜藻对NH_4-N的吸收速率差异慢慢变小,直至最后几乎相同。三组对NO_3-N没有表现出较高的吸收,最高仅为6.15μmol/(g·h),结果表明:氮源包括NH_4-N和NO_3-N时,铜藻优先选择吸收NH_4-N。实验后称重测定生长速率:对照组、饥饿处理组和饱和组生长率(SGR)分别为8.48%、8.86%、8.01%,ANOVA方差分析表明,三者存在显著差异(P=0.0320.05),从而证实了铜藻也存在超补偿生长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对乙酰基偶氮氯磷与铋在0.16mol/L HClO4介质中形成蓝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85nm,Bi在0-2μg/ml的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ε为5.0×10^4mol/L,络合比为1:2。已用于镍基及铜合金中微量Bi的判定。  相似文献   
3.
4.
对陕西省白河县月儿潭风化严重的绿松石样品进行了岩石薄片观察、化学成分测试、X射线粉晶衍射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绿松石风化分解由天蓝色退色成黄绿色,最后变成白色,结构也由致密细腻变得松散多孔,主要原因是发生了硫酸根对磷酸根的交代作用,最终的交代产物主要是磷钙铝矾.  相似文献   
5.
陈伟  赵太平  魏庆国  徐勇航 《岩石学报》2008,24(10):2301-2312
铁钛磷灰岩仅由磷灰石和铁钛氧化物组成,常赋存于岩体型斜长岩中,成因上有不混溶和分异堆晶两种不同的认识。本文从磷灰石角度讨论河北大庙铁钛磷灰岩的形成机制。大庙铁钛磷灰岩常产出于浸染状Fe—P矿体内部,有时与块状铁矿石交互出现形成韵律条带状矿石,为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铁钛磷灰岩中磷灰石呈浑圆状,含量变化于15%-34%。铁钛磷灰岩的全岩和磷灰石微量元素分析显示,磷灰石比全岩相对富集稀土元素达2.96—6.93倍,但两者的配分型式基本平行。质量平衡计算(Rocl/F)的结果表明,铁钛磷灰岩中几乎100%的稀土元素赋存于磷灰石中。综合上述特征,反映磷灰石为结晶分离的堆晶矿物,铁钛磷灰岩应为堆晶成因。因为如果磷灰石结晶于铁钛磷灰岩不混溶熔体,它的稀土元素分配系数也不会变化达2.3倍(变化于2.96—6.93)。计算出该磷灰石的母岩浆稀土元素组成,与浸染状Fe.P矿石最为相似,结合它与铁钛磷灰岩之间紧密共生的野外特征以及相似的全岩及磷灰石稀土元素配分型式,认为磷灰石最可能是在浸染状Fe.P矿浆中,经结晶分离作用形成铁钛磷灰岩。  相似文献   
6.
对多种经济双壳贝类和养殖中的污损动物的N和P排泄进行了测定 ,包括排泄成分和排泄速率。在这些动物的N排泄中 ,NH4 N占主要部分 ,如笼式养殖的双壳贝类NH4 N占总N排泄的平均值范围为 70 8%— 80 1 % ;氨基酸是第二大排泄成分 ,平均占总N排泄的 1 0 %—2 5 %。其他形态的N ,如尿素、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也有检出。在P排泄中 ,有机磷 (DOP)约占总溶解磷 (TDP)排泄的 1 5 %— 2 7%。据估算 ,整个四十里湾所养殖的双壳贝类在夏季每天将排泄4 5 4t总溶解氮 ,其中NH4 N 3 36t、Amino N 0 69t、Urea N 0 2t。同时每天磷的排泄为 0 5 7tTDP ,其中DOP 0 1 5t。对面积为 1 3× 1 0 4 hm2 的海区而言 ,贝类的N、P排泄分别能满足浮游植物生产所需N、P的 44%和 40 %。高密度的贝类养殖对养殖生态系统营养循环的影响是很显著的。附着动物 (柄海鞘等 )的N、P排泄及其对营养循环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近年来河口区水体,悬浮体及沉积物中磷的地球化学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探讨水体的污染过程,富营养化问题及评价沉积物对水体污染的作用,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渤海湾水环境氮、磷营养盐分布特点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渤海是一个半封闭的陆架边缘海,主要由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及中央海区组成,面积为7.7×104 km2,平均水深18 m[1].近些年富含氮、磷营养盐的工农业废水的大量排放使得渤海湾营养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导致渤海湾局部海域“赤潮”频繁发生.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后,将会在水与沉积物之间发生迁移,其中一部分可以与钙、铁或铝络合形成沉淀,或吸附到矿物颗粒的表面而转移到沉积物中.近海沉积物可以看作营养物质的“蓄积库”.沉积物中营养物质的再生,对水体中营养盐的收支和营养盐循环动力学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2].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磷浓度和种群密度为变量 ,以亚心形扁藻为浮游微藻代表 ,采用实验生态学手段研究了大型海藻孔石莼与浮游微藻 (亚心形扁藻 )间的竞争。结果显示 ,不论营养盐浓度如何 ,高密度的孔石莼皆能显著抑制浮游微藻的生长。分析显示 ,高密度的孔石莼压制浮游微藻生长的原因 ,不是由于对氮、磷等营养盐的竞争所致 ,而可能是其他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10.
污水-海水混合过程中磷转移的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模拟研究厦门市污水排海时污水-海水混合过程中磷含量和形态的变化,及其在海水-颗粒物界面交换的动力学过程;提供转移模式,确定转移速率,进行磷的容量校正,为厦门西海域环境容量估算和水质控制提供定量参数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