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5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3篇
  1955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曾呈奎  陆保仁 《海洋与湖沼》1994,25(4):368-371,T001
对于中国马尾藻属,真马尾藻亚属滑托组Malacocarpicae(J. Ag.)Abbott,Tseng et Lu,总状托序亚组Subsection Racemosae,具腺系Series Glandulariae的种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共有具腺系3个种,除棒托马尾藻前人已经报道外,本文建立了两个新种,它们是:1线形马尾藻,模式标本于1955年5月7日采自广东省硇洲岛,模式标本号为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消化系统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对中国对虾消化道和中肠腺的发生进行了研究。完整的中肠管形成于N3期,它是由幼虫腹面的内胚层板向背中线上卷合拢而形成。在Z1期消化道完全贯通。至M1期,胃分化为贲门胃和幽门胃两部分,中肠前盲囊和中肠后盲囊也在此期出现,同时胃磨的雏形发生,但完整的胃磨形成于P期。另外,中肠腺始于N4-5期中肠前端突出的两对中肠腺盲囊。第一对中肠腺盲囊于M3期退化消失,而第二对中肠腺盲囊则发育为成体的中肠腺。中肠腺小管由4种不同类型的细胞(胚性细胞、吸收细胞、纤维细胞和泡状细胞)所组成  相似文献   
3.
刘升发 《台湾海峡》1997,16(2):229-232
本文报道芽腺属吸虫一新种,即矶鲈芽腺吸虫,新种LecithocladiumparapristipomatissP.nov.,虫体大小1.24~1.74×0.25~0.45mm;虫卵18~22×9~12μm。  相似文献   
4.
对虾暴发性流行病及其预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1994年我国沿海养殖对虾发生了特大的暴发性流行病,损失惨重。本文报道该病的特点、症状及危害,并在患病的中国对虾、日本对虾、长毛对虾的中肠、肝胰腺的上皮细胞核和细胞质及腹肌纤维间质中发现大量具有囊膜的杆状病毒。通过病毒引起宿主靶组织细胞的病理变化、无包涵体等特性分析,认为该病毒属于有囊膜杆状病毒科C亚群,不同于已知的对虾所有杆状病毒,为对虾的一类新致病病毒。文中还分析了主要致病原因,通过调查和试验提出8条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紫色丘陵区的水土保持林低效化问题已较严重。研究了其土壤方面的成因。通过对土壤构造、土壤肥力特性、土壤结构性评价等研究,指出该区人工林地的土壤构造发育不正常,土壤腐殖质胶体积累量低。土壤结构质量差等林地土壤退化是土壤水土保持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根据研究的初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科学院盐亭紫色土农业生态试验站小流域为例,研究不同土壤侵蚀沉积地段(斜坡和沟谷不同部位)的土壤结构特征,以了解侵蚀沉积对土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植被覆盖较好的坡体顶部,土壤侵蚀较弱,团聚度达到30.1%,MWD变化为3.4mm,土壤结构良好;沟谷底部由于沉积而有较多细土物质并具有适宜的水分条件,有利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结构状况亦较好,团聚度达到50.3%,结构保持率为35.4%;而坡腰侵蚀较严重,团聚度仅为13.6%,结构保持率为14.1%,土壤结构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7.
紫色母岩不同粒级风化物钾素形态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翔  朱波 《山地学报》2003,21(4):482-486
通过自然风化分析研究了侏罗系蓬莱镇组(J3p)、沙溪庙组(J2s)、遂宁组(J3s)和白垩系城墙岩群(K1C)紫色母岩不同粒级风化物钾素形态,结果表明其全钾随风化物粒级的增加而增大,>0.5 mm的粒级,平均比<0.5 mm粒级多0.4~8.95 g/kg;水溶态钾平均含量均较高,变化在20.61~37.87 mg/kg之间.且有随粒级增大而减小的趋势;遂宁组母岩交换性钾平均含量最高,为123.91 mg/kg.城墙岩群母岩平均含量最低,仅60.07mg/kg,其钾素有效性最低.>2 mm粒级风化物,其交换性钾含量较高;同一种母岩,非交换性钾含量高的集中在0.05~1 mm粒级中,最低集中在2~10mm粒级中;粒级越大,其结构钾含量越高,紫色母岩风化过程中,结构钾也在不断释放,风化程度越高,其结构钾释放越多.  相似文献   
8.
紫色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水体N、P含量及其环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N、P各形态浓度在川中丘陵区小流域的水体中显示出明显的时空特征,在地表水中,以旱地为主的小流域上部的硝态氮、氨态氮、全氮要低于小流域下部水田的,而以流域人口密度较大的群英池和小流域下部的沟道水中氨态氮浓度较高,说明人为活动对其影响较大。在地下水中以小流域上部为最高,明显高于该流域的中下部;它们的季节变化与流域降水的季节变化基本是一致的。紫色土丘陵区水体富N,地下水NO_3~--N超标率达60%,;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尚未出现P的富营养,但潜在的污染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
以岷江冲积物、黄壤残积物发育成的水稻土为对照,研究了紫色砂岩泥岩母质发育成的紫色水稻土氧化铁的形态及其含量和转化。揭示了紫色水稻土具有无定形铁含量,铁活化度较高,氧化铁的转化作用较弱等独特的发生特性。  相似文献   
10.
四川紫色丘陵区坡坎生态系统分布面积大 ,生物组合类型多样 ;合理建造坡坎生态系统是改善和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生态功能显著 ;优化利用坡坎生态系统是提高土地持续生产力、增加农业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