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5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307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92篇
地质学   450篇
海洋学   683篇
天文学   131篇
综合类   120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拥有强大的渗透压调节能力对广盐性鱼类的生存至关重要。目前,关于鱼类渗透压调节机制已有不少研究,但均存在较大的局限性。本文从广盐性鱼类渗透压信号转导机制、渗透胁迫的细胞调控机制、渗透调控的内分泌调节机制和无机离子通道和转运蛋白介导的渗透调控等方面对广盐性鱼类的渗透压适应性和生理可塑性机制进行分析,以期从分子、细胞、通路和生理等层次初步探索广盐性鱼类盐度胁迫后的可塑性表型变化和不同盐度条件下的应答机制,为广盐性鱼类的渗透压调节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对广盐性鱼类渗透压适应性与生理可塑性机制研究,有助于研究其环境适应机理,促进野生鱼种的人工化养殖以及新品种的育种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促进水产养殖学进步以及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研究广盐性鱼类的渗透压调节机制开辟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对真鲷 (Pagrosomusmajor)、黄鳍鲷 (Sparuslatus)、黑鲷 (S .macrocephalus)和平鲷 (Rhabdosar gussarba )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 4 0 5bp序列进行测定。结果发现 ,4种鲷科鱼种内碱基的变异较低 ,真鲷为 0 .2 5% ,黄鳍鲷为 0 .74 % ,黑鲷和平鲷均为 0 ;真鲷有 4种单倍型 ,黄鳍鲷有 2种单倍型 ,黑鲷和平鲷分别为 1种单倍型 ,且单倍型间变异位点很少 ,真鲷有 3个变异位点 ,黄鳍鲷仅有 1个变异位点 ,而黑鲷和平鲷无变异位点。结果表明 ,细胞色素b基因在这 4种鲷科鱼种内是相当保守的。  相似文献   
3.
大样本的银盘恒星的运动学数据和元素丰度特征是研究银河系结构及演化,尤其是银盘形成和演化的2个重要探针。本文首先介绍了银河系的总体结构特征,然后较详细的综述了以上2个探针的重要性。对我国LAMOST项目在研究银河系结构方面,尤其是银盘的形成和演化方面的能力作了合理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首先指出目前星风吸积模型中理论上的不自洽,考虑到δr≠0,重新推导轨道参量变化方程,消去了理论上的不自洽.提出一个新模型:首次将星风吸积同内禀AGB星核合成模型结合起来计算钡(Ba)星的重元素超丰,并将计算结果与观测值进行了比较.各参量按标准情况取值时,计算结果不太理想.取Bondihoyle吸积率的0.5倍或取较大的星风速率时,对于较长轨道周期(P>1000天)的Ba星,计算结果与观测值基本符合;而较短轨道周期(P<600天)的Ba星,其重元素超丰机制可能是盘吸积  相似文献   
5.
银晕中天琴RR变星金属丰度的测定对于研究银河系晕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高分辨光谱的方法难以测量银晕中较暗的天琴RR变星的金属丰度.高分辨光谱测定金属丰度的方法对恒星大气模型的依赖性较高,而恒星脉动引起的复杂大气状况对于建立正确的大气模型本身就是挑战.△S光谱方法、Caby测光方法和光变曲线的参数方法则弥补了高分辨光谱方法的不足,将能测量更远距离上的天琴RR变星的金属丰度.着重介绍了这3种方法发展的历史、具体的观测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比较这3种方法的优劣,为实际观测时方法的选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陆烨  赵刚  梁艳春 《天文学进展》2001,19(4):470-476
第一代恒星(星族Ⅲ恒星)标志着宇宙从暗物质时代到现在已知的宇宙的转折点。目前对第一代恒星(星族Ⅲ恒星)的观测结果表明,在银河系中还没有发现零金属丰度的恒星,金属丰度[Fe/H]≤-2.5的恒星极少。由于近几年的BPS巡天,银河系中已知的极端贫金属丰度的恒星数目大大增多。目前,可探测到的极端贫金属星的金属丰度[Fe/H]最低约为-4.1。金属丰度在-4到-3之间的恒星大约有100多颗,这些恒星的运动学特性非常类似于其它晕星。然而还没有发现第一代恒星,或金属丰度[Fe/H]≤-5的恒星。关于第一代恒星的形成过程、初始质量函数以及存在于银河系的什么地方,都还没有任何直接的证据。但第一代恒星确实存在。第一代恒星这个谜一般的实体,向观测和理论天文学家提出了巨大挑战。为探测和预言银河系中的第一代恒星,天文学家提出了许多观测方案和理论模型。对有关第一代恒星在观测和理论研究上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The authors discribed a new polystigmate combination, Gomphonema turris Ehr. var. okamurae (Skv.) Fan et Bao.comb.nov., and two new varieties, Gomphonema tuttis Ehr. vat. latum Fan et Wang. var.nov. and Gomphonema acum/natum var. obtusum Fan et Bao, var. nov., that were distinguished by frustule morphology under LM. Th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freshwater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  相似文献   
8.
Three continuous marine fish cell lines of FG (i. e., Hounder Gill) from flounder (Paralichthys olivaceus) gill, SPH (i. e. , Sea Perch Heart) from sea perch (Lateolabrax japonicus) heart and RSBF (i.e., Red Sea Bream Fin) from red sea bream (Pagrosomus major) fin, were characterized by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isozyme and morphological analysis. The LDH isozyme patterns of these three cell line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tissues of origin we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1) No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LDH isozyme patterns of FG and flounder gill tissue. However, the LDH isozyme patterns of SPH and RSBF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ir corresponding tissues of origin; (2) LDH isozyme patterns of FG, SPH and RSBF were markedly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and could serve as genetic markers for species identification and detection of cross contamination. Morphological change analysis of these three cell lines in comparison to their original tissues indicated that FG cells still appeared epithelioid without morphological transformation. However, morphological changes were found in SPH and RSBF compared to their original tissues. Therefore, the cellular morphology was still plastic in the relatively stable culture conditions, and it was possible that change of LDH patterns wasrelated to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fish cells in vitro.  相似文献   
9.
藏南白垩系黑-红层沉积岩有机质组成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藏南江孜县床得剖面白垩系黑层和红层沉积岩进行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黑层有机碳含量高于红层5~10倍,红层和黑层饱和烃主峰碳数分别为nC25和nC23;黑层和红层沉积有机质的母质来源都以水生植物和菌藻类等低等生物为主,陆源有机质的输入非常有限;但饱和烃的分布和主峰碳数的差异可能反映了有机母源物质在种群方面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可能主要是水体温度存在差异造成的,即红层发育时期水体温度可能高于黑层沉积时期.而在高温度条件下,水生生物和陆生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造成原始有机质产率和有机质沉积保存量低可能是红层沉积岩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有机地球化学资料,首次研究和探讨了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沉积物中有机质丰度和可溶有机质的组成特征。现代沉积物有机质丰度,有机碳为0.58%,氯仿沥青“A”为210ppm,烃含量为33.8ppm;钻孔中有机碳为0.77%,氯仿沥青“A”为253ppm,烃含量为16.4ppm。从有机质组成、红外吸收光谱特征、δ~(13)C、干酪根H/C原子比,均表现为陆生植物为主,水生生物为铺,为腐殖型或腐泥—腐殖型的母质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