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7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ercury (Hg) was investigated in bone tissues of skua ( Catharacta maccormick) and penguin (Pygoscelis adeliae) collected in the maritime Antarctic using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AFS) and synchrotron radiation X-ray fluorescence (SR-XRF) method. The total levels of mercury in bone tissues of penguin and skua a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in other organs (e. g. , kidney, liver). The toxic effects of mercury in bone tissues of seabirds in polar region are not known. We have used SR- XRF method to map the distribution of trace levels of mercury in bones. The levels of mercury are found to be enriched somewhere near the periosteal surface and/or endosteal surface. The distribution of mercury shows strongly correlation with that of some essential elements and probably poses negative effect on the bone metabolism inferring from the relationship of mercury with the other elements. These studies represent a first step toward understanding the toxic effects of mercury on bone of polar animals by suggesting the possible microscopic investigation.  相似文献   
2.
王自磐 《极地研究》2003,15(3):177-185
对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贼鸥的食性生态进行观测与研究 ,结果表明 ,本区贼鸥的食物结构中 ,自然生态类食物百分组成 ,棕贼鸥 (C .s.lonnbergi)占 63.4% ,灰贼鸥 (C .maccormic ki)占 77.8%。同期 ,取自考察站的人类废弃物中垃圾食物的百分组成分别为 36.6%和 2 2 .3%。贼鸥食性对考察站废弃物有一定的依赖性 ,与本区环境质量下降 ,尤其考察站对废弃物的疏于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由此表明 ,强化南极考察人员环境意识 ,建立封闭式废弃物管理系统 ,对保护南极环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自磐 《极地研究》1995,7(2):28-34
在1988~1994年期间,对南极拉斯曼丘陵东部麦氏贼鸥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群尺度在1989/1990年考察站建设期间达到最大,随后逐渐减小,该区多国考察站、点的建设和发展中,一度缺乏对废弃物品和垃圾等的有效管理,使周围生态环境受到不良影响,以及频繁的人员活动对栖息动物的直接侵扰与危害,是造成本区麦氏贼鸥繁殖与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南极中山站附近麦氏贼鸥雏鸟生长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自磐 《南极研究》1994,6(1):25-34
  相似文献   
5.
对东南极中山站附近麦氏贼鸥巢区和无巢贼鸥群栖地的贼鸥回吐渣团及其他食物残物进行收集、分析和鉴定 ,结果表明 ,本区麦氏贼鸥主要捕食雪  ,其残物在食物项中的平均出现率为 6 7~ 80 %;同时贼鸥从本区几个考察站觅取人类遗弃的垃圾食物作为其重要的食物补充 ,垃圾食物的平均出现率为 6 .8~ 1 1 .6 %。不同巢区贼鸥对雪 的捕杀量和垃圾的需求差异较大 ,其主要与营巢地域的雪 分布密度以及摄食区的占有与否有关。  相似文献   
6.
南极中山站附近麦氏贼鸥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自磐 《南极研究》1991,3(3):45-55,T001
  相似文献   
7.
赵勇 《海洋世界》2014,(1):20-25
<正>遥远、孤独、美丽、神秘的南极洲,是我们所居住的蓝色星球上最后一片被发现的白色大陆。那里有巨大的冰山、纯净的冰盖、瑰丽的极光、可爱的企鹅、憨厚的海豹、刁钻的贼鸥,更有肆虐的暴风雪、魔鬼般的白化天、漫长而极其难熬的极夜……不能与读者完全分享体会,只把记录的点滴以图说形式呈现。  相似文献   
8.
南极的暖季     
Newsen 《海洋世界》2014,(1):14-19
南极的暖季是南极鸟类的孵化期,贼鸥、雪燕等鸟类都会在暖季下蛋孵化,一个个小鸟就会在南极的暖季出生、成长,在南极寒季来临前已经长大的小鸟们就会跟着大鸟飞离南极大陆,到第二年的暖季会再次回到南极大陆来捕食、繁衍后代。  相似文献   
9.
王自磐 《极地研究》1991,3(3):45-55
1988年12月~1990年2月,在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南极中山站附近,对南极麦氏贼鸥的生态和生物学进行了观察。本文报道了麦氏贼鸥在该地区的栖息环境,活动规律,食性及繁殖生态等。  相似文献   
10.
王自磐 《极地研究》2002,14(2):83-92
对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两地的贼鸥种群进行包括营巢行为、觅食习性、种群变化、繁殖生态 ,以及贼鸥栖息地的地理和生态环境等的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两地贼鸥种群存在明显的生态学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反映了贼鸥的生态习性与栖息地自然环境和生态结构的密切相关性 ,更体现了该种海鸟对南极不同生存环境极强的适应能力。人类活动以及贼鸥对人类废弃食物的依赖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动物食物结构 ,并对贼鸥生态习性乃至种群数量变化均产生一定影响。两地贼鸥种群通过改变觅食对策和调整产卵、孵化时间和延长育雏期等 ,达到对不同地理纬度和气候条件的适应 ,确保物种的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