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南极中山锚地的选择条件,勘测实施过程及水文、气象特点,并对测量区域作了分析研究与评价,科学地确定了适合科考船抛锚的锚地,致使“雪龙”船首次在中山锚地抛锚试抛成功,结束了中山站附近海域无锚地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杨玉祥 《海岸工程》1991,10(1):10-16
本文例举了港口锚地设置实例,分析了锚地选择的环境条件,讨论了海港锚地的选择规模及布置.  相似文献   
3.
《中国测绘》2008,(3):82-82
在1997年以前,我国南极考察船到达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附近水域届,由于没有合适的锚地而多次出现险情。成功地在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水域完成锚地测绘任务,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是南极科考船安全避风、高效货物装卸的保证,它对于我国南极科学考察和基站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说起"钓鱼",大家都会想到钓鱼爱好者稳坐池塘边,手握钓鱼竿,眼观鱼漂线,精神集中的样子。船员在海上钓鱼,则是另一番景象,而且要在船到达各个港口锚地或靠泊以后才能开始钓。有的朋友也许  相似文献   
5.
7月14日下午,“向阳红09”船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及7000米级海试团队顺利抵达青岛锚地。6月3日至7月16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队奔赴马里亚纳海沟,圆满完成7000米级海试任务。海试队边试验、边改进、边应用的技术模式和持续支持、注重技术经验积累的组织模式为我国深海技术的发展探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中山锚地选址测绘资料及考察记录,对中山锚地现代地形地貌特征进行了分析。基于中山站附近海湾海底地形复杂多变,水深变化大的特点,将研究区域主要分为水下岸坡、海底峡谷和台地3个大的地貌单元,且对海底冲刷沟槽、水下低丘、洼地等次一级地貌类型发育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位居台地上的中山锚地发育有裂隙带,此裂隙带横跨台地,长约3.8km,宽约80m,可能会在特定条件下,如地震、冰崩等,形成因海底斜坡失稳而向深海滑塌的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7.
周玉凤 《地球》2011,(9):18-20
8月16日,搭载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母船“向阳红09”船顺利返航,抵达江苏江阴口岸锚地。  相似文献   
8.
为合理确定锚地布置,根据锚地抗风浪要求,采用综合考虑波浪折射、绕射、反射联合计算的港域不规则波数学模型进行爵溪防波堤锚地的波浪传播变形计算,提出锚地防波堤最为合理平面布置方案,满足了当地渔业生产泊锚安全。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马岙港航道冲淤数字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舟山海域历史海图及2004年实测航道水深测量资料,利用GIS技术生成不同时期水下地形数字高程模型,并据此对舟山拟建马岙港航道纵剖面和候潮锚地各历史时段的冲淤分布进行数字化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近42年来,航道冲淤总体上趋于稳定状态,锚地海域海床冲淤基本平衡,港址前沿净沉积甚少。  相似文献   
10.
象山港避风锚地工程潮流泥沙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现场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借助象山港整体变态物理模型,通过潮汐水流定床和悬沙淤积试验,对湾内拟建奉化市避风锚地工程实施后,附近海域的潮流场变化和海床淤积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避风锚地工程对航道、渔港等周边重要设施的影响有限。从而为工程的海洋环评、海域使用论证及工程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半封闭港湾内其它类似涉海工程的可行性论证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