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6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温度对美国硬壳蛤滤食率、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实验条件下,采用静水方法,测定了水温11.5、22.5、28.0、32.0℃下,硬壳蛤的滤食率、耗氧率和排泄率。结果表明,在11,5~22.5℃-之间,硬壳蛤的上述生理指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差异显著。而在22.5、28.0、32.0℃之间,生理指标的差异并不十分显著,间接说明了硬壳蛤对温度的较强适应能力,适合在浙江省等东南沿海进行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3.
饮食地理文化作为地域文化中最具地方特色的重要元素,在现代人口大规模流动背景下呈现出全新的多样化局面,而基于传统认知的“南甜北咸”的地域分异已然不能代表中国现代食甜分布的空间特征。因此,本文采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我国大陆31个省会城市共计约2000万条美食消费数据,从传统类菜品、主食类菜品、饮料类和甜品类菜品4个方面计算城市食甜度,在ArcGIS、MySQL软件支持下,借助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探究我国现代食甜习惯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影响食甜分布的因素。研究发现:① 中国食甜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的地域分异特征,聚类分析评价参数R 2高达0.88,现代食甜习惯总体呈现“东高北中,西微内低”的包围式格局;② 从整体抑或局部角度,在1%显著性水平上莫兰指数均为正,中国食甜分布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形成特色鲜明的3个地理集聚区,即以苏浙沪闽为主的东南沿海高甜集聚区,以渝黔川为主的西南内陆低甜集聚区和以陕宁为主的西北内陆低甜集聚区;③ 构建了中国现代食甜习惯分布影响因素模型,其拟合精度为0.82,分析结果显示降水、湿度、气温等气象要素及地理位置是影响现代我国食甜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澜沧江上游德钦县亚高山、高山草地群落类型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采用样方调查方法获得94个草地群落样方,对澜沧江上游德钦县亚高山、高山草地群落类型及其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县亚高山、高山草地群落类型存在20个类型。在放牧干扰下,大多数群落类型处于退化状态,相互之间存在明显的群落替代关系;调查发现群落中每平方米内平均含8种草本植物,平均盖度62.4%,地上平均生物量是4859kg/hm^2,平均可食率为61.5%;鸢尾群落、牛旁群落和小狼毒群落是草地严重退化后形成的典型有毒害群落类型;长期的高强度放牧虽然增加了群落类型多样性,但减少了群落内物种多样性。总体而言,长期的放牧干扰降低了德钦草地的生物多样性的质量及其生态服务功能,导致草地生态系统的非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由於地磁的日變化,有人推想大氣高層有導電空氣層之存在。1895年波波夫教授發明無線電以後,1901年無線電信號越過大西洋成功,指出此導電層存在之想法並非虛構,我們稱這導電空氣層為電離層。經過很多人的研究,其中我國學者有不少的貢獻,現在電離層的秘密漸漸的揭開了。電離層的研究有各種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7.
8.
9.
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 a small pelagophyte algae, has caused brown tide blooms in coastal waters of Qinhuangdao in recent years, presenting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shellfish mariculture industry. Under standard light microscopy, it is visually indistinguishable from other small algae in field samples due to its extremely small size. In this study,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PCR) based on 18 S r DNA sequences was developed and used to detect and enumerate A. anophagefferens. A linear regression(R2 = 0.91) was generated based on cycle thresholds value(Ct) versus known concentrations of A. anophagefferens. Twenty-two field samples collected in coastal waters of Qinhuangdao were subjected to DNA extraction and then analyzed using q PCR. Results showed that A. anophagefferens had a wide distribution in coastal waters along Qinhuangdao. Elevated A. anophagefferens abundance, category 3 brown tide blooms(200 000 cells/m L) occurred at Dongshan Beach and Tiger-stone Beach in August in 2013. In shellfish mariculture areas along coastal waters of Qinhuangdao, 4 stations had category 3 blooms, and 6 stations had category 2 blooms(35 000–200 000 cells/m L) in August and all stations had category 1 blooms(0 to ≤35 000 cells/m L) in October. Quantitative PCR allows for detection of A. anophagefferens cells at low levels in filed samples, which is essential to effective management and prediction of brown tide blooms.  相似文献   
10.
1.分析光变亮度极小时间食双星仙后座V1107是典型的大熊座W型短周期食变双星,图1为它在一个周期内观测得到的光变曲线,可见一个主极小和一个次极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