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将轨道车辆系统仿真成由车厢、转向架及轮轴所组成。车厢与转向架间有次悬吊系统,转向架与轮轴间则有主悬吊系统。数学模型的推导将考虑车辆横向、垂向、翻滚及摇摆方向的运动,将车辆仿真成三维具16个自由度的系统。本研究将探讨行驶高架桥梁的轨道车辆受地震激振时的响应和安全性,结果显示,移轨力及脱轨系数会随着地表加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而轨道不平整度及速度参数对脱轨系数及移轨力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跨孔电磁波透视法在荷叶塘高架桥岩溶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荷叶塘高架桥桥位区岩溶强烈发育。为查明各桥墩位置深部岩溶发育的类型、规模,勘察中采用了跨孔电磁波透视法。结合钻探和跨孔电磁波测试结果对该桥桥墩位置深部岩溶发育的规律进行了分析,对跨孔电磁波测试的验证和效果进行了讨论。钻孔验证表明跨孔电磁波透视法探测精度较高。综合分析表明,可应用跨孔电磁波透视法成果作为确定桩基础持力层的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4.
城市高架桥合理抗震体系选择与经济性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基于两水准设防的城市高架桥的合理抗震设防标准与相应的结构性能目标.选取两座典型的城市高架桥结构,包括一座正线桥和一座匝道桥,分别采用延性抗震体系和减、隔震体系进行结构抗震设计.对比了不同结构抗震体系所对应的结构在各水准地震作用下具体抗震性能表现,结果表明减、隔震体系具有更优的抗震性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经济性的...  相似文献   
5.
首先利用遗传算法全局寻优的特性找到LQR控制中的最优权系数,然后得到控制力的状态表达式u=-GZ,在此基础上利用简化的模糊推理算法设计Takagi-Sugeno模糊控制器,对某城市高架桥计算模型的上部结构位移进行了MATLAB下的仿真控制分析,并取得了一定的控制效果。并通过分析可知:模糊控制系统可以对难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的结构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连续箱梁高架桥横向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可以考虑箱形梁弯曲、扭转、畸变多种因素的梁-墩系统横向振动的动力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7.
高架桥地震反应半主动控制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探讨了高架桥结构地震反应LQR(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半主动控制算法以及考虑刚度退化的桥墩非线性计算模型,并利用Matlab语言编制的程序对其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将隔震技术与利用MR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技术相结合,能够有效地减小高架桥的地震反应;MR阻尼器的设置位置以及结构的参数对控制效果有较大影响。考虑桥墩非线性影响将能得到更为接近实际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8.
郭维 《世界地震工程》2002,18(3):130-134
首先,概述了国内高速铁路桥梁支座的应用,阐述了铁路桥梁橡胶支座的动静力性能,提出了构建橡胶支座本构关系的原则,随后,建立了一个实际高架桥结构的计算图式和有限元三维分析模型;最后,用大型结构化分析程序NASTRAN对板式橡胶支座与盆式橡胶支座条件下的高架桥空间地震反应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结合成都地铁2号线的实际情况,对几种常用的桥梁梁型、经济跨度、梁高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推荐的高架区间标准梁结构。  相似文献   
10.
鉴于城市高架桥梁GPS控制网的线型特点和要求,结合某城市区域高架桥梁GPS控制网建立的实例,探讨GPS技术在城区高架桥梁控制网建立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诸如等级确定、网型结构、强度增加、重点观测等。通过该网的建立,获得了某城市高架桥梁规划设计、建设、监测等的平、高基准。该网针对某一25km长的大型高架桥梁工程所建,分段施工,验收各分段桥面对接的平、高方向最大误差分别为±1.1cm和±1.8cm,远小于工程对接限差±5cm,证明本文的所述方法和做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