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大气科学   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海水养殖鱼类细菌性疾病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概述性地介绍了发生在海水养殖中的常见细菌性疾病包括弧菌现、链球菌症、卡诺氏菌症、细菌性肾病、巴斯德氏杀菌症、爱德华氏症、滑走细菌症和杀鲑气单胞菌症等的主要症状、流行情况及病原菌特征,通过遗传育种筛选有抗病力的养殖品种是人们正在努力的方向,目前的研究重点主要在鱼类抗病能力方差分析研究及抗病育种的方法研究,免疫接种是提高养殖鱼类对某一特定性病原菌的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已有三十多种菌苗上市,通过使用免疫刺激剂提高鱼类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已显示一定的应用前景,虽然抗菌素由于存在抗药菌株和鱼体残留,但它仍是目前对细菌性疾病疾病的常规疗法,而海洋藻类提取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已被人们所认识,它将会成为一种有潜力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姚海静  韩高尚  高迎莉 《海洋科学》2020,44(10):133-142
疫苗是一种针对特定疾病并改善免疫者免疫力的生物制剂。疫苗能刺激免疫者的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提高免疫者的抗病能力,达到免疫保护的效果。浸泡免疫是鱼类特有的免疫接种方法,该方法能简化人工操作、减少工作强度、降低鱼体应激、刺激鱼体的黏膜系统,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免疫工作。正确的疫苗使用有助于提高疫苗的效果。作者对鱼类黏膜免疫机制、鱼类疫苗浸泡免疫方式、浸泡免疫策略优化的方法、浸泡免疫面临的问题以及浸泡免疫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综述,以期为鱼类病害防治和鱼体免疫增强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挖掘等方法有效发现传染病传播规律,对于疾病防控、个体的安全保护有着重要作用和意义.自愿接种是对群体获得广泛免疫和安全保护的有效方式.以往的研究中,个体根据以往传播过程中的患病风险或者收益来确定是否进行自愿接种,如个体与其邻近的邻居比较上一个季节获得的收益来决定是否采用邻居的策略,也就是说策略更新对于群体的安全保护至关重要.本文研究了不同的策略更新方式对自愿接种行为的影响.通过比较个体采用不同的策略更新方式所获得的群体平均接种比例、疾病暴发规模和社会总花费,研究并设计出合理的策略更新方式,即在花费成本比较低的情况下,获得比较大的群体平均接种比例和较小的疾病覆盖率.  相似文献   
4.
自动捕捉蠕虫是分析、遏制、对抗蠕虫的前提条件。通过深入分析各种实际蠕虫,提出了蠕虫传播的特性——异常数据来自不同的源地址,感染机发送相同的数据到大量目的地址。基于该特性,设计实现了基于蜜罐的蠕虫自动捕捉系统,系统自动分析发出和之前进入蜜罐机的数据包,通过特征分析和阀值比较,发现并捕获蠕虫。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可以获得良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测定不同水温下鳜经嗜水气单胞菌GYK1株全菌灭活疫苗浸泡免疫后皮肤黏液中抗体,以研究抗体动态变化,揭示温度对抗体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27.0~29.8℃水温(下称"较高温")下,鳜皮肤黏膜抗体滴度于第7天达到峰值211,而水温介于19.8~23.9℃(下称"较低温")时,抗体滴度于第11天达到峰值26,说明温度较高时,抗体形成快,峰值出现时间早,并且抗体滴度明显升高。另取不同温度下经上述疫苗浸泡免疫的鳜皮肤黏液,采用硫酸铵盐析、离心、浓缩等生物化学技术粗提鳜皮肤黏液中的免疫球蛋白,SDS-PAGE检测发现,较高水温下,高渗免疫组(加10 mg/mL食盐)鳜皮肤黏液蛋白中目标条带(72×103和29×103)深度较其他3个实验组(同温度下全菌组、较低水温下高渗及全菌组)有所增加,ELISA检测该组抗体效价为211。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全球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OVID-19疫苗,简称新冠疫苗)的开发、订购、捐赠和接种数据,借助GIS等技术方法,在明晰全球新冠疫苗开发与流通格局的基础上,探讨全球新冠疫苗接种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① 全球新冠疫苗开发格局呈明显的空间不均衡性,形成以西欧、北美和亚洲为核心的三足鼎立格局,美国、中国和英国等是新冠疫苗的主要开发国。② 全球新冠疫苗订购网络主要遵循定向扩展和不定向扩展两种扩展模式,订购联系总体上表现出早期集中于欧美发达国家内部,随后逐步向外部亚非拉国家扩展的特点。③ 全球新冠疫苗捐赠网络以中国和美国为双核,美国主要向东南亚、南亚和拉美等美国传统势力范围或战略地位重要国家进行捐赠,中国主要向南亚、东南亚和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非洲国家进行捐赠。整体上新冠疫苗捐赠主要受捐赠双方联系密切程度、关系友好程度和捐赠国的国家战略需求及国际义务履行需要等因素综合影响,但不同捐赠国侧重点有所不同。④ 受全球新冠疫苗的开发、订购和捐赠格局影响,欧美发达国家的新冠疫苗接种进程领先于绝大多数亚非拉国家,但差异性正逐步缩小,中国的疫苗接种由相对较高水平区跃升至相对高水平区,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8.
3种免疫途径对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保护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间接ELISA方法,研究经嗜水气单胞菌疫苗浸泡、口服、注射免疫后鳜皮肤、肠道黏液和血清中抗体的变化关系,揭示鳜对3种免疫途径的免疫应答效果。结果显示:黏液抗体产生快(7 d达到峰值),但持续时间短,抗体水平低(213);血清抗体产生慢(28 d方达峰值),但持续时间长,抗体水平高(225)。不同方式免疫鳜后均产生远高于对照组的抗体滴度(P<0.05)。注射组产生的抗体水平高(225),免疫保护率最理想(70.6%);口服组相对另两个实验组,其抗体峰值(215)和免疫保护率(41.2%)均较低;浸泡组在皮肤黏液产生水平和溶菌酶含量方面,产生较好的免疫效应,分别为213和178μg/mL,但相对保护率仅为47.1%,低于注射组的70.6%。浸泡和口服组可诱发局部黏膜免疫,在抗体动态变化方面表现出相似的规律且峰值时间早于注射组。初步推断浸泡和口服可以直接刺激鱼体黏膜组织产生局部的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