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22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n a previous paper, it was suggested that contamination of the nuclear luminosity by the host galax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parameters of the standard a disk of AGNs. Using the nuclear absolute B band magnitude instead of the total absolute B band magnitude, we have recalculated the central black hole masses, accretion rates and disk inclinations for 20 Seyfert 1 galaxies and 17 Palomar-Green (PG) quasars. It is found that a small value of a is needed for the Seyfert 1 galaxies than for the PG quasars. This difference in a possibly leads to the different properties of Seyfert 1 galaxies and quasars. Furthermore, we find most of the objects in this sample are not accreting at super-Eddington rates if we adopt the nuclear optical luminosity in our calculation.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Thorne工作的基础上讨论了吸积盘中黑洞的有关参量的演化,以及由Schwarzschild黑洞吸积盘向Kerr黑洞吸积盘演化过程中对吸积盘辐射通量的影响,最后针对几个典型的辐射过程,分别讨论了黑洞吸积盘在牛顿框架中的温度分布方程与广义相对论的温度分布方程的热不稳定性,并给出此类问题的热不稳定性的判据。  相似文献   
3.
CygX—1硬态高能光子的时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屈进禄  李惕碚 《天文学报》2001,42(2):140-147
硬X射线和软射线光子的时延时研究主能辐射的一个重要方面,傅里叶交叉谱常常被用于教育处硬软光子之间的时延,但是交叉说示能在高于30Hz的傅里叶频率上从CygX-1测量到有统计意义的快速光变,由李惕培在时域上发展的交叉相关函方法能有效测量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时延,利用此交叉相关分析方法,讨论了不同观测时期CygX-1硬态高能光子时延 的性质,分析结果表明,CygX-1硬态在短的尺度(<0.1秒)上存存在有意义的时间延迟,并将短时间尺度上的观测结果和各种CygX-1硬态模型进行了比较讨论。  相似文献   
4.
黑洞新探     
  相似文献   
5.
6.
伴随着引力波事件GW170817的短暴GRB (Gamma-Ray Burst) 170817A首次提供了双中子星并合与短暴相联系的直接证据.但是短暴GRB 170817A具有非常弱的光度,意味着观测的视线方向可能偏离喷流轴方向.根据短暴静止系的峰值能量E_(p,i)和各向同性光度L_(iso)。之间的关系以及洛伦兹因子Γ和L_(iso)。之间的关系估算了短暴GRB 170817A以及长短暴GRB 060614观测角与喷流边缘的夹角θ'_(obs)和洛伦兹因子Γ,结果表明GRB 170817A的Γ=45±27,θ'_(obs)=2.2±0.5°,而GRB 060614的Γ=214±93,θ'_(obs)=0.5±0.1°.这个结果相当于GRB 170817A的正轴各向同性光度L_(iso,on)=(2.1±0.7)×10~(49) erg·s~(-1),比典型的短暴少2-3个数量级.GRB 060614的L_(iso,on)=(5.12±1.91)×10~(51) erg·s~(-1)与典型短暴相当.这意味着GRB 060614可能属于短暴类型,而GRB 170817A可能本质上就是一个弱暴.  相似文献   
7.
黑洞吸积理论及其天体物理学应用的近期发展(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峰 《天文学进展》2007,25(4):285-295
黑洞吸积理论是天体物理学的一个基础理论,是认识许多高能天体系统如活动星系核、黑洞X射线双星,以及伽马暴等的重要物理基础.该文评述近年来黑洞吸积理论尤其是径移主导吸积流模型(advection-dominated accretion flow)及其变种的主要发展,并介绍该理论在银河系中心、低光度活动星系核、黑洞X射线双星等方面的应用.共分为两篇,该文是第2篇,内容是关于黑洞热吸积流理论在低光度活动星系核以及黑洞X射线双星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共动度规讨论了非理想流体开放体系在自引力作用下的坍缩过程之熵变,结果表明,形成视界之前,体系的总熵不增,这说明黑洞的高熵产生于突变之中。  相似文献   
9.
在黑洞蒸发的最后阶段其残余质量为Planck质量的量级,因而所对应的黑洞熵为2πk_B量级,在Bekenstein工作的基础上作者导出在吸积物质的过程中黑洞的最小熵增为2πk_B,这一最小熵增又限制能参与吸积物质的黑洞的质量下限为Planck质量的量级,因而所对应的最小黑洞熵也为2πk_B这一量级。作者进一步指出:黑洞的最小熵及最小熵增不受引力常数G变化的影响,因此上述结论在极早期宇宙中也能成立,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一个猜想:黑洞熵可以量子化,其量子单位为2πk_B。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