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天文学   2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释太阳观测中磁流浮现形成活动区的主要特征——AFS弧顶的上升运动和弧脚的下沉运动,谱斑,Ellerman炸弹等,我们采用了MHD-Lagrangian数值模拟法计算了重力分层(压力密度指数递减),太阳大气中同基底磁场反向和同向的磁偶极子从光球下浮出时产生的动力学演化过程.计算证明:反向的偶极子会导致流体产生会聚和下降运动,为了能让反向偶极子浮出必须适当增压,演化的结果形成电流片,因而有可能引起如Ellerman炸弹等小型爆发现象.还证明了:在浮现处一定产生加热增温,即导致谱斑发亮现象.在弧顶气体是上升运动,速度小;弧脚处气体作下降运动,速度较大,这主要是重力分层气体压力密度非均匀引起的,和Brunt-Vaisala振动有同一的起因.我们还模拟了通常活动区形成时的初期现象:1500高斯强磁偶极子浮进100高斯的弱光球色球基底场时产生的动力学现象.计算表明:为了不致产生激波必须减压浮出,即类似于黑子降温式的浮现,浮现时间应是小时的量级,浮现后确实在色球里导致强的电流片,当这电流片升至低日冕后,会成为Heyvaerts,Priest等人期望的耀斑发生源,因而浮现过程有可能是耀斑储能和触发机理之一.另外我们利用计算结果试解释了北京天文台怀柔站的磁流浮现资料,即文[1]和文[2]的一些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
首先考察了谱线形成深度理论及其在诊断太阳大气中矢量磁场分层结构方面的应用,指出了分别与贡献函数和响应函数相关的方法的优缺点,然后用理论斯托克斯轮廓观察各轮廓参量沿视线方向梯度对轮廓尤其是它的对称性和极值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本假设使偏振辐射转移方程在极值点得到极大的简化而创立了一种不依赖形成深度理论的新方法。它由四个操作构成,将其中三个操作作循环处理便可得到位于所考虑的沿深度方向格点化的层次上的各轮廓参量及表面以下不能观测到的斯托克斯轮廓。整个推导采用层层往下递推模式,导出的结果以矢量磁场尤其是场强大小最令人满意。作者分别用理论轮廓和实测轮廓作了拟合,结果发现拟合轮廓在所利用的谱线非远线翼部分与被拟合轮廓相符较好,能导出比较复杂的磁结构。但本方法也存在导出的深度范围不广及推导表面不能精确定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净梵 《天文爱好者》2010,(12):39-43
太阳的磁场 大家知道,罗盘或指南针之所以能够指示方向,是因为地球存在着磁场。除地球外,其它许多天体也有自己的磁场,我们的恒星太阳就有着很强而且很复杂的磁场。太阳磁场的观测主要来自对光球(太阳黑子所在的层)的观测。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用北京天文台太阳磁场望远镜获得的日面边缘冲浪视向速度场资料,讨论了冲浪结构和其足部附近环绕等离子体物质的运动形式。本文指出:冲浪足部的环向振荡运动很可能是冲浪抛射过程中,电子和离子的扩散产生的宏观振荡电场以及在该电场作用下带电粒子的漂移运动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徐锋 《地理教学》2010,(17):21-22
一、分析把握“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的学习要求 首先,还是先看看现行四套版本教材是如何体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这一标准的。 人教版安排在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分为“为地球提供能量”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两部分,共有六段课文、一个阅读、一个案例、两个活动和七幅(组)图组成。主要介绍了太阳概况、太阳辐射定义和能量来源、太阳辐射的重要影响、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主要类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磁场把太阳的各层大气耦合在一起,并主导着其中的各种物理过程,磁场的演化引发包括太阳爆发在内的活动现象,进而影响着地球的空间环境和人类的生存条件.要理解发生在太阳大气中的各种活动现象,离不开对其磁场的完整认知.然而目前对太阳高层大气尤其是日冕的磁场测量仍然严重缺失,这大大限制了人类对太阳活动的研究,制约了太阳物理和空间天...  相似文献   
7.
8.
太阳大气不同层次连续光谱中叠加有丰富的发射线或吸收线,对这些谱线轮廓进行反演分析可以探测太阳大气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太阳大气的色球及过渡区由于其密度低难以建立热动平衡,建立相应的大气模型需要采用非局部热动平衡(Non-Local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N-LTE)理论.根据相对偏离因子计算来研究太阳中低层大气偏离局部热动平衡(Local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LTE)分布的情况.首先对日全食观测过程中得到色球和过渡区不同高度形成的两条光谱数据进行反演,得到确定观测谱线的参数信息,如连续谱源函数、谱线源函数、多普勒宽度和由此推出的等效动力学温度;根据这些反演出的谱线参量计算出二维视场内每个空间采样点偏离LTE状态的定量结果;其次,根据用于观测的积分视场单元光纤排布阵列重构出辐射强度、等效动力学温度和相对偏离因子二维分布.结果显示:在局部小区域,温度分布和相对偏离因子的分布存在较强相关性,而与辐射强度分布无明显相关.从两条谱线导出的等效温度和相对偏离因子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两种二维分布揭示出太阳大气某些小尺度区域具有较强的结构性和复杂性,为进一步理解太阳中低层大气物理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充满垂直均匀磁场的等温大气内的磁声重力波做了严格的解析分析,并将其通解表述成广义超几何函数的形式。该解可用于对磁大气内振荡现象的进一步数值模拟研究。对解的分析澄清了若干磁声重力波的传播性质。  相似文献   
10.
我们认为存在于太阳高层大气中的一种稳定的物质交换,可以起到冷却日冕和加热色球一日冕过渡区的热机作用。还考虑到来自日冕的热传导和过渡区的辐射损失,计算了太阳过渡区的温度、密度和速度分布。并对物质流通量及速度边值与太阳过渡区厚度之间的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