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2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增强型罗兰导航系统(eLoran)作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的备份系统,是国家定位导航授时(PNT)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针对目前标准eLoran信号存在易受交叉干扰、天波干扰,通信数据传输速率低等的问题,本文基于标准罗兰信号体制提出了两种波形改进方法(衰减函数法与对称波形法)并对新型波形进行性能评估.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能够有效缩短波形持续时间,加速后沿波形下降,减小发射机功耗.对称波形法能够大幅减小波形持续时间,但缩短波形持续时间也将改变原信号波形的频谱特性,利用衰减函数法可以最大程度保证信号的频谱性能.综合分析可知,新型波形能够有效利用时域资源,空余的时间可用于增加传输信号,进而提高数据调制技术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针对低信噪比条件下,罗兰C天波信号延迟时间估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问题,提出基于优化包络的相关系数时域法。通过分析标准罗兰C信号包络的特征,分别采用微分和二次微分方法对罗兰C信号包络进行优化,形成陡峭的包络信号上升沿;利用相关系数法对接收信号包络和参考信号包络进行匹配,形成的匹配峰值分别对应地波和天波信号到达的时刻,由此可获得天波信号的延迟时间;通过仿真分析和实测信号试验验证,证明该方法能满足数字化接收机的实际要求,并具有更高的抗干扰能力、估计准确性和自动识别功能的特点。估计的结果还可以作为判别相位跟踪和周期识别正确率的辅助依据。  相似文献   
3.
传统罗兰C接收机为避免天波信号干扰,采用固定的采样时刻,以致接收机信噪比下降,直接影响了接收机的整体工作性能.分析了三种测量天波时间延迟的现代信号处理方法,并进行了实验仿真分析比对,验证了该方法对于测量天波延迟地波时间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罗兰-C最新进展及其对我国相关系统改造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罗兰-C的最新进展。风险评估表明基系统(GPS、GLONASS)不能作为唯一的导航、定位、定时手段。现代罗兰-C系统的性能已得到较大改善,也具有发播关分GPS、DGLONASS等数据的通信能力。它与星基系统能以多种方式组合,可以获得比单独一个系统更好的民航、定位、授时性能。最后讨论了我国相关系统发展的一些体会和设想。  相似文献   
5.
在有效估计天波延迟地波时间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基于高斯平滑滤波的罗兰C周期识别新方法。该方法完全摆脱了固定第三周期识别的思路,在有效防止信号出现周跳和确保接收机接收性能的精确性与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采样信号的信噪比,降低了信号电平的损失,增加了信息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罗兰导航系统(Long range navigation)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有效备份和补充.罗兰信号以地波形式沿地球表面传播,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地波信号受到地面电参数的影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传播延时,信号的场强也会逐渐减弱.为分析我国西部罗兰台站的定位性能,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不同介质类型中二次时延随距离的变化关系,并结合电磁波传播规律计算了场强随距离的变化.根据罗兰接收机最低性能标准,分析了西部台站的覆盖区域以及定位范围,计算了定位区域内的几何精度因子,结果显示定位范围内大部分区域的几何精度因子小于6.在计算区域内仿真西部台站定位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就定位而言,西部台站几何布局较为合理,但是由于二次时延的影响,纬度和经度方向定位误差较大,必须采用差分等抑制观测误差的方法提高定位精度.为扩大西部罗兰台站的定位覆盖区域,接收机的接收能力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各种无线电导航设备的特性及其在南海海区应用的优劣,并考虑到GPS对导航领域的影响,根据南海区渔船的实际需要,提出了南海区渔船选择无线电导航仪器的意见,供各类渔船在选用无线电导航仪器时作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罗兰C覆盖范围内典型区域实测得到的数据为基础,结合罗兰C定位、定时工作原理,通过理论分析和统计计算,量化了相同条件下同一点GPS与罗兰C接收设备、不同种类罗兰C接收设备之间的定时定位差异,剖析归纳出制约罗兰C定时精度提高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为有效提升我国罗兰C系统的定时定位精度提供参考与支撑。  相似文献   
9.
基于C/S模式架构,设计闪电与罗兰C信号接收处理系统,并阐述系统中数据采集模块、分析与计算模块、存储与回放模块、多台站数据匹配模块的作用和功能。该系统在安徽省地震局运行以来,工作状态良好,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以双曲线定位原理实现了罗兰C/北斗组合导航,提出了HDOP的定义,以此分析了两系统组合前后的定位精度,并给出了定位精度的仿真。结果表明,组合后大大改善了罗兰C定位精度和定位可用范围,并弥补了北斗定位系统有源定位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