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7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测绘学   133篇
大气科学   153篇
地球物理   179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67篇
天文学   2679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270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针对Android手机GNSS伪距定位精度较低的问题,利用手机端观测信息,通过载波相位/多普勒平滑伪距改善手机端伪距观测值的质量,从而达到提高定位精度的效果。首先给出了Android手机GNSS原始观测量的获取方法,然后推导了载波相位平滑伪距和多普勒平滑伪距算法模型,并设计合理有效的试验对算法的精度进行评定。试验结果表明:在手机端静态定位中载波相位和多普勒平滑算法均可提高原始伪距的定位精度,且多普勒平滑算法表现更优;在手机端动态定位中多普勒平滑算法可获得比原始伪距更优的定位精度,但是载波相位平滑算法较原始伪距更差;由于硬件的制约手机端周跳和信号失锁严重,占比超过50%,载波相位在手机端的可用性较低;多普勒平滑算法的最优平滑时间常数小于等于10 s,具有实时动态定位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8.
9.
GPS/LEO掩星观测的变分同化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敏  郭鹏 《天文学进展》2006,24(1):27-42
在简单介绍GPS/LEO掩星探测大气的发展历史和科学意义之后,详细阐述了反演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标准反演中存在的问题,并说明一维变分同化(1DVAR)在反演方法中的重要性;给出了一维变分同化中价值函数的求解,以及各种同化因子;简单介绍了对当前气象学中普遍使用的四维变分同化(4DVAR);重点讨论了各种同化方法,以及使用各种同化因子的优缺点。最后,通过CHAMP卫星的观测实例分析,验证了GPS数据在数值天气预报(NWP)中的作用,以及相对于标准反演法一维变分对气象要素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Using the decimetric (700–1500 MHz) radio spectrometer and the synchronous observational system with high temporal resolution at four frequencies (1420, 2130, 2840 and 4260 MHz) of Yunnan Observatory, two rare events were observed on 2001 June 24 and 1990 July 30. The former was a small radio burst exhibiting pulsations with short periods (about 29, 40 and 100 ms) in the impulsive phase. The latter was a large radio burst, which at 2840 MHz produced radio pulsations with period of about 30 ms. This paper focuses on pulsations with very short periods in the range of 29–40 ms. The mechanism of generation of such pulsations may be modulation of radio radiation by the periodic trains of whistler packets originating in unstable regions of the corona. Alternatively, these pulsations can be attributed to wave-wave non-linear interactions of electrostatic upper hybrid waves driven by beams of precipitating electrons in flaring loo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