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千佛山断裂是济南市的一条重要隐伏断裂,研究该断裂的具体位置,断裂展布以及断裂的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遥感技术、地球物理勘探(CT)、地质勘察等综合地质与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对该断裂地形地貌特征、地质构造特点、地层年代进行研究,分析其地震活动性。结果表明该断层中更新世早中期以来没有明显的活动证据,该断层的活动年代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早期。千佛山断裂的运动性质以张性正断层为主,兼有左旋走滑运动的特点。从断层的几何结构分析,中更新世早中期以前断层经历了多期活动。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影响城市工程物探探测效果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实际工作条件,为最大程度提高采集精度,采用浅层地震勘探和地震映像两种方法探测了千佛山断裂在济南市区内同一地点的隐伏位置及产状。并且在断层两盘布置钻孔,验证探测结果的可靠性。综合分析认为,物探结果表现了较高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充分说明这两种方法在城市工程物探中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陈兴长  游勇  柳金峰  陈慧 《地理科学》2011,31(12):1500-1505
汶川地震对千佛山风景区造成严重的影响,直接诱发滑坡10处,崩塌数十处,形成大小堵塞坝4座,由此形成的松散物质总量大于1 700×104m3。2008年雨季有5条支沟暴发泥石流。在泥石流成因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流域形状、流域发育程度、沟床纵比降、山坡平均坡降、地层岩性和距发震断层距离6个指标,利用潜在泥石流判识模型,对流域内其余9条支沟进行了判断。结果显示,大部分沟道都具备形成泥石流的潜在条件。2009年雨季研究区全面暴发的大规模泥石流,验证判识的可靠性,表明该模型可以用于灾区潜在泥石流的判识。  相似文献   
4.
从沉积盖层的形成、岩浆的侵入、碳酸盐岩岩溶发育过程及演化、构造运动对盖层的切割与破坏及对地形地貌的塑造等方面,分析了济南千佛山、佛慧山和以趵突泉为代表的济南四大泉群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燕山运动末期奠定了济南构造全貌,新近纪末期,千佛山、佛慧山一带基本形成了与现在相近的地貌特征,市区一带,在趵突泉、黑虎泉泉群附近形成了“天窗”。千佛山、佛慧山一带是趵突泉泉水的重要补给区,碳酸盐岩在市区隐伏于地下,是三水转化系统的重要介质,在地形低洼、构造有利的部位趵突泉腾空而出,其出流时间大约在距今1万至6000a之间。  相似文献   
5.
针对已有资料,推断出济南市区段千佛山断裂与文化桥断裂的构造形成过程,通过整理千佛山断裂与文化桥断裂周围分布的大量钻孔数据,从地层岩性特点,重点研究市区内千佛山断裂与文化桥断裂的导水性与透水性。研究表明,地垒处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势特点,对四大泉群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千佛山断裂在市区内从南郊宾馆至明湖北路4km范围内具有透水性,明湖北路以北断裂EW向隔水不连通。文化桥断裂在市区内经十路至明湖北路之间3.7km范围内为EW向透水断裂;在经十路以南部分,断裂处南北向导水受阻,这是由于浅层强风化闪长岩钙华沉积所致。位于四大泉群正西方向的千佛山断裂,东西两侧透水性好,垂直方向上导水畅通,但由于上部沉积较厚粘土隔水层,因而没有出现泉水喷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