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贫穷,中国的西部及老、少、边的许多地区尤其贫穷。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地区差距是越来越大了。当以上海、珠江三角洲等为代表的东部正昂首跨入发达地区之时,辽阔的中西部不少地区都还在为温饱、脱贫而奋斗。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国政府从199  相似文献   
2.
民间叙事论纲(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物主题、禁忌主题、婚恋主题、英雄主题和伦理主题,是民间叙事中最常见因而最重要的主题。民间叙事的形象包括人和物两个方面,形象的实质是人,进入民间叙事的万事万物都会打上或深或浅的人性烙印。民间叙事人物形象的根本特征是非常鲜明的类型化。民间叙事对于小说文体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培养和提高了中国人的叙事思维和叙事能力;哺育滋养了文化人从记录民间故事进入自主创作的境地;从故事题材、人物形象、情节模式、民俗场景、细节语言等多方面不断给小说创作以营养;始终与中国小说的形式与发展相辅相扶而行。民间叙事还有一种特别值得关注的形态即活态的民间叙事。活态民间叙事包括以前曾被记录而今仍在口头存活的和一直只在口头流传而从未被记录过的两大部分。活态民间叙事中一种重要的形式是不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而以身体动作为主要媒介的叙事——民间行为叙事。民间叙事传达民众的心声,打破了统治阶级官方话语和主流话语的霸权,对整个民族、国家有着极大、深刻、长远的影响,是有一种超越皇权、超越政府行政权力的在野权威。  相似文献   
3.
河南民间称春节为"过年".但是,过年并非单指阴历正月初一,还包括年头、年尾,从旧岁的十二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旧时,河南民间流传有句俗语说:"腊八、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所以,一到"腊八",便有"年味儿"了.  相似文献   
4.
5.
6.
论民间法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环境法制建设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始于西方国家的环境法以工业化和民主政治为基础,在工业化程度不高、民主意识欠缺的少数民族地区开展环境法制建设必须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及社会的法文化传统,发挥民间法对环境法制建设的贡献.因为民间法作为历史文化遗留有巨大的惯性力量,是实际存在于中国现代社会的有效秩序和规范来源.少数民族地区广泛存在的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民间法能够成为地方环境立法的来源,帮助人们认同国家环境立法,并且弥补国家环境立法的空白,全面细致地规范人们开发利用环境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 过去在民间,有一种普遍的说法叫做“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丁”,认为地上的人口与天上的星星是对应的。这种民间的“天人合一”思想与人们对流星的认识大有关系。古人认为,流星是天上的恒星掉下来形成的,地上的一个人死去,天上那颗与他对应的恒星也就坠落了,夜间人们时常会看到有流星在天穹划过,这数量与人们心目中的人口死亡发生率也很吻合,所以形成了这么一种有趣的观念。  相似文献   
8.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书籍具有信息交流的作用。在古代民间社会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书籍信息交流作用的发挥除了体现在传统的家学渊源中以外,主要表现为读书人之间的借阅、互借、借抄、赠予等行为。此外,少数书主慷慨大度地开放藏书(类似私家图书馆)及唐宋以来的历代私建书院,也使书籍的交流作用得到了发挥。  相似文献   
9.
《国土资源通讯》2012,(12):34-35,1
《意见》全文共十三条,包括五个方面,即:保持公平竞争的国土资源市场环境;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油气资源勘查开采;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土地整治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加强对民间资本投资国土资源领域的服务和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10.
(接上期)三科学界与民间陨石爱好者之间存在诸多沟通问题 1.陨石知识严重断层。这个问题很好理解,民间陨石收藏热从2008年才开始,民间陨石知识严重断层,这造成了陨石骗子的兴起和假陨石泛滥的问题。民间也成立了许多陨石论坛,成为科学家与爱好者中间的桥梁。北京天文馆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也在积极从事陨石科普工作,而现状是民间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真陨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