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257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述湘南地区表生氧化锰矿矿源层的分布及岩性特征,讨论矿源层与构造及岩相古地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孙邦东 《广西地质》2002,15(1):37-42
矿源层是成矿作用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文章通过总结广西铅锌矿在各地层各地区的丰度值及已有矿床的资料,认为泥盆系、奥陶系、寒武系是广西铅锌矿的矿源层,并分析了矿质迁移富集条件。建议加大对此3个矿源层的研究,以促进广西铅锌矿找矿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3.
李雪 《湖南地质》2003,22(1):19-23
简述湘南地区表生氧化锰矿矿源层的分布及岩性特征,讨论矿源层与构造及岩相古地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对研究区内金矿岩双桥山群的4336件岩石密度数据的统计分布、空间制图分析。得到岩石密度参数的地质制图,发现双桥山群岩石密度为偏态分布,推测岩石密度的增高可能是变质作用或成矿作用增强的反映,区内主要岩金矿床均分布在密度高异常区内,因此认为高密度异常区或重力正异常区,是区内岩金矿床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5.
滇、川、黔成矿区的铅锌矿源层(岩)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滇、川、黔铅锌成矿区的矿源层(岩)及其成矿作用,具多矿源层(岩)、多容矿层和多遮挡层共存的特点。矿源层(岩)改造成矿分海西晚期改造生成贫铅锌矿床和燕山期改造生成铅锌富矿床两个旋回,改造成矿的3个主因是:多条继承、发展了基底构造的深一道断层系统,峨眉山玄武岩浆上涌产生的高热能、喷气、矿质和广泛、多中心循环的热卤水,铅锌矿床为沉积─改造─后成成矿。  相似文献   
6.
小秦岭金矿田的成矿地质条件是矿源,热源,搬运介质和构造条件构成的统一整体,缺一不可。因为矿源层晨民矿的物质基础,热源是矿质的活化动力,各种热液是矿质的搬运工具、断裂构造的存在是成矿的决定因素,这四种因素的综合用方能形成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独山抬升与“巴年式”锑矿成矿作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约 《贵州地质》1997,14(2):153-159
贵州独山地区的“巴年式”锑矿属层控沉积-改造型锑矿,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产于泥盆统鸡窝寨组下部的“巴年层”中。鸡窝寨组沉积前的独山抬升为“巴年层”形成矿源层作了物质来源和沉积盆地的准备,并与其后的海侵为“巴年式”锑矿的形成提供了金属矿床的矿源,迁移和地球化学障壁等成矿条件,成矿后再受到后期构造运动的改造,聚集就位。  相似文献   
8.
红旗营子群研究——冀北铅锌银矿床的矿源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旗营子群主要分布于康保-赤峰深断裂以南,尚义-平泉深断裂以北,大致相当于内蒙地轴范围内,冀北主要铅锌银矿床均分布于该地层中,本文主要论述了作为矿源导的红旗营子群岩石学、地球化学及成矿地质特征,据此提出了“三位一体”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
热液矿床石英铅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明友  金景福 《地质论评》1997,43(3):317-321
作者以若尔盖铀矿床为例,研究了含矿热液形成的石英脉石英的铅同位素组成,并将其作为联系母源铅同位素组成的桥梁,判别铀的来源。结果表明,矿床中石英铅同位素组成与含矿黄铁矿和中酸性构造-岩浆成因的花岗岩铅同位素组成具线性演化关系。由此提出含矿热液中的铀来自中酸性构造-岩浆岩而不是地层岩石的新见解,同时提出利用热液石英铅同位素组成判别非放射性矿床成矿元素来源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Rb-Sr isochron age of fluid inclusions in quartz from the Fuwan super-large silver deposit is 68 - 6 Ma, the silver deposit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μ values (10.67 - 10.95 ), which 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ore-hosted Paleozoic strata and are close to those of ores hosted in the Proterozoic metamorphic basement in western Guangdong Province. Based on the Pb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coupled with much high background silver contents (200-1000ng/g) in the Proterozoic basement and relatively low silver contents in the Paleozoic strata in the region of the Sanshui Basi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ore-forming material of the super-large silver deposit came mainly from the old basement. The super-large silver deposit related genetically to the intense volcanic activities during the Upper Cretaceous to Eogene. The formation of the Fuwan super-large silver deposit is controlled by the following favorable geological conditions : ( 1 ) The intersection of deep faults and contemporaneous faults at the margin of the Sanshui Basin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an excellent structure as passageway for ore fluids; (2) The special ore-hosted rock association forms a ore gathering-trap structure that favors the precipitation of ore; (3) The silver-rich old basement, multi-stage mineralization and multi-episode volcanic activities which constitute a geothermal convec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