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16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评估肺癌的生物学行为对选择治疗方案、判断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但病理组织标本的获取依赖有创操作且存在诸多问题.目前,应用较先进的功能CT成像技术在术前无创性地评估肺癌的生物学行为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功能CT成像的一般原理及在评估肺癌生物学行为方面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赤魟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定了制备高纯度赤魟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纯化工艺,并通过胶原酶模型、CAM模型验证其生物学活性。正交实验确定了赤魟软骨组织抽提的最佳条件,抽提产率可达0.84%。丙酮分级沉淀对抽提产物进行粗分离,25~35%的丙酮分级产物的CAM血管生成抑制率达85%。优化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反相层析的条件,可进一步有效的获得高纯度的赤魟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I(DCAIF-I)。SDS-PAGE-考马斯亮蓝染色显示为一条带,分子量为62 kDa。活性验证结果表明,DCAIF-I对胶原酶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抑制率为36.3%,对CAM血管生成的抑制活性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赤魟软骨为原料,对赤魟软骨中新生血管抑制组分的提取方法及其生物学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盐酸胍抽提、冷冻离心、透析、冷冻干燥等方法,得到分子量为3~300 kDa的活性组分,活性鉴定采用改进的Robert法观察赤魟软骨提取物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生成的作用情况。赤魟软骨提取物活性给药组为质量分数为10%、1%、0.1%的甲基纤维素溶液,空白对照组为质量分数为10%的MC溶液,加样24 h后对各给药组样品给药部位进行形态学观察,并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原理编程进行血管数量统计。试验结果表明:赤魟软骨提取物具有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其活性与给药组质量分数成正比。且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直接来源于动物组织,无明显毒副作用,在肿瘤治疗方面可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材料与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血管母细胞瘤10例,均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大囊小结节型肿瘤,在MRI表现为囊性病灶及附壁结节,实质型肿瘤表现为实质肿块,偏心性囊变,异常血管流空和显著强化.单纯囊型肿瘤表现为囊性病灶.结论:血管母细胞瘤的MRI特征表现是囊肿和壁结节、异常血管流空效应以及肿瘤的异常增强.MRI是诊断血管母细胞瘤的最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蒌夏心舒丸治疗痰浊阻络型冠心病(CH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痰浊阻络型CHD患者86 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蒌夏心舒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02%(40/43),对照组为76.74%(33/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中医证候(心胸窒闷、气短痰多、疲倦乏力)积分、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1)]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蒌夏心舒丸用于痰浊阻络型CHD的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血管内皮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秦氏头皮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采用秦氏头皮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头痛发作频次、发作天数、持续时间、头痛程度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秦氏头皮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We extracted marine low-temperature lysozyme (MLTL), a novel lysozyme, from a marine microorganism through fermentation. Our previous study suggested that a low molecular weight (16 kDa) may exert anti-tumor activity through antiangiogenesis. In this study, we extracted a high weight (39 kDa) and investigated its antiangiogenic activity in vivo and in vitro. Using zebrafish embryos as an in vivo study model, we found that treatment with MLTL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subintestinal vessels (SIV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and that 400 μg/ml MLTL was sufficient to block the growth of SIVs. An in vitro study conducted using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 revealed that MLTL suppressed the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tube formation of HUVECs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 Interestingly, assays by flow cytometry and DNA electrophoresis indicated that MLTL was able to induce apoptosis of HUVECs. Moreover, further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disruption of intracellular Ca2+ homeostasi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LTL induced apoptosis of HUVECs. Taken together,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demonstrate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MLTL inhibits angiogenesis through its pleiotropic effects o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and induces apoptosis through regulation of cellular Ca2+ level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lso revealed a possible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antiangiogenic effect of MLTL and suggested that MLTL may be a promising new antiangiogenic agent for use in cancer therapy.  相似文献   
9.
回顾分析Matilda医院超速CT室筛选首批病人中99例中国人资料,很明显从通常采用130-100Hounsfield单位作为检出冠状血管钙化的基数应用至中国人身上其阈值数目需要降低,同时,我们也发现如果病人年龄按每10年范围分组(21-30,30-40,41-50,51-60)而计算其超速CT的钙化指数会较随机男女一起按平均计算更易区分其差异.进一步分析显示,男性中年时候超速CT指数已达最高值,而女性则晚10年方达最高值,因此,为了更易探测冠脉循环内钙化倾向应作出超速CT检出钙化的指数数目.这些实践经验对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预测或预防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高血压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其中包括遗传、饮食习惯、精神状态等。对于高血压发病机理,目前尚无一致的看法。研究表明血压正常与否,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和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Kallikrein-Kinin System,KKS)密切相关,而血管紧张素酶(Angiotensin I-Converting Enzyme,ACE)在上述两个系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