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8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羌塘雁石坪中侏罗统雀莫错组地层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详细描述了雁石坪附近一段地层剖面,并根据地层的岩石组合特征将其归入雀莫错组;依据古生物化石特征,将其时代划为侏罗纪早巴通期。沉积环境分析表明,雁石坪剖面为一套海侵的半咸水潮坪相沉积。  相似文献   
2.
羌北地块中-晚侏罗世雁石坪群古地磁新结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青藏高原羌北地区中-晚侏罗世雁石坪群古地磁新结果.对采自青海省格尔木市唐古拉山乡雁石坪剖面(33.6°N, 92.1°E)11个灰岩采点(118块)和10个碎屑岩采点(99块)定向样品系统古地磁学研究表明,大部分样品的退磁曲线具有双分量特征.低温分量方向在地理坐标系下较为集中,应该为地层褶皱之后的黏滞剩磁.高温特征剩磁分量方向可分为两类:(1)索瓦组(J3s)和布曲组(J2b)灰岩,以磁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高温特征剩磁分量(Ds=355.7°,Is=42.1°,k=58.2,α95=6°)可通过99%置信度的褶皱检验.(2)雪山组(J2x)和雀莫错组(J2q)碎屑岩,以赤铁矿、磁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高温特征剩磁分量(Ds=3.3°,Is=28.9°,k=30.7,α95=8.9°)可通过95%置信度的倒转检验和99%置信度的褶皱检验.两组分量都应该是岩石形成时的原生剩磁信息.碎屑岩组的磁倾角比灰岩组偏低13°左右,其剩磁方向很可能存在着与压实作用相关的剩磁倾角变浅的状况.本文取灰岩组平均磁化方向作为雁石坪群的原生剩磁分量,获得羌北地区雁石坪群古磁极位置:80.0°N,295.2°E(dp/dm=7.4/4.5).古地磁结果表明,羌北-昌都地区晚石炭-晚二叠世期间位于南纬中低纬度地区,早三叠世以后开始大规模北向漂移,至中-晚侏罗世已到达24.3°N.其快速北向运动主要发生在早三叠至早侏罗世期间(3500 km左右),与现今位置相比中晚侏罗世之后的北向迁移总量为900 km左右.  相似文献   
3.
羌塘盆地作为青藏高原面积最大的中—新生代盆地,是揭示特提斯域演化的关键区域,其构造属性与演化历史备受关注。然而,长期以来对于盆地是否具有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以及其地质构造演化等问题一直存分歧。雁石坪群作为羌塘盆地分布最广,地层出露最全的一套侏罗纪地层,其碎屑沉积物中包含了大量关于羌塘盆地地质构造演化的重要信息。为此笔者选择位于羌塘盆地东部唐古拉山北麓温泉地区雁石坪群砂岩进行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以期为解决羌塘盆地基底的地质构造演化提供依据。8件砂岩样品429个有效测试点的年龄结果显示,雁石坪群碎屑锆石的年龄时间跨度大,自新太古代至中侏罗世晚期(2668~166 Ma),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可分为10个年龄组。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对年龄值大于486 Ma碎屑锆石年龄组进行了重点分析探讨,认为羌塘盆地具有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其形成的主要时期为1974~1666 Ma,且结晶基底还遭受了后期地质构造作用的改造,先后经历了与Columbia超级大陆、Rodinia超大陆演化相关的构造热事件、格林威尔—晋宁构造岩浆运动、泛非运动等一系列地质构造演化,支持了羌塘地块属冈瓦纳大陆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郭健强 《地层学杂志》1995,19(3):171-179,190
西藏类乌齐地区早、中侏罗世地层可划分为下部仁青卡群和上部雁石坪群两部分。仁青卡群系新创,代表早侏罗世海退沉积序列的杂色陆源碎屑岩建造,由隆再这组、去买组和埃买组组成,并首次发现Hiatellaarenicola,Lilingellacuneata等湘赣区的分子。该群下与三叠系,上与中侏罗统均为整合过渡。雁石坪群代表中侏罗世海进沉积序列的碳酸盐岩建造,由货乃组、结弄组、北腾组和日阿沙组组成。叙述和讨论了这些地层单位的岩石和生物特征及地质时代。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雁石坪地区中-上侏罗统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分析,认为其原始组分保存良好。在垂向上,碳、氧同位素的变化与沉积相演化和海平面曲线相吻合,说明它们与沉积环境的演化密切相关。结合碳、氧同位素的环境效应分析,认为中侏罗世雀莫错期沉积水体主要以陆源淡水作用为主,沉积环境属陆缘近海湖;布曲期为广海碳酸盐台地环境;夏里期为三角洲-淡化泻湖-潮坪环境。晚侏罗世索瓦早期为高盐度、高水温,相对局限浅海碳酸盐台地环境。中侏罗世至晚侏罗世早期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海侵-海退旋回和一次海侵过程。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雁石坪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羌塘盆地东部,研究区中生代沉积地层分布广泛,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研究程度低。在系统的烃源岩样品采集、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对各地层的生烃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雀莫错组、布曲组可以组成良好的自生自储式的生储盖组合;夏里组下部含丰富双壳类等化石的泥岩和粉砂质泥岩具有一定的生油能力。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内中上侏罗统雁石坪群中的黑色、灰黑色泥岩、页岩为较好的烃源岩,能够为该地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提供有利的成烃条件。  相似文献   
7.
羌塘盆地是中国海相中一上侏罗统最为发育的地区.本文对采自北羌塘盆地雁石坪地区侏罗系雁石坪群的沉积岩样品开展了系统热退磁和岩石磁学研究,其结果表明,中侏罗统雀莫错组(上、下段)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和赤铁矿;布曲组的主要磁性矿物是细颗粒磁铁矿;夏里组磁性矿物以磁铁矿为主;上侏罗统索瓦组以磁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布曲组NRM远远高于其余各组(平均值为2.2×10~(-4)A/m)、索瓦组NRM次之(平均值为4.4×10~(-5)A/m)、雀莫错组和夏里组样品的NRM基本相当(平均值为2.2~2.4×10~(-5)A/m).本文认为细颗粒磁铁矿含量的增加可能是布曲组的NRM平均值远远高于索瓦组的主要原因,并且自生磁性矿(如针铁矿、铁的硫化物等)可能是引起布曲组、索瓦组NRM大于的雀莫错组和夏里组的原因之一.通过本研究与古水深和沉积相变化的对比分析,认为雁石坪地区中-上侏罗统磁性矿物组合变化主要受该区沉积环境变化的控制.本研究首次系统报道了羌塘盆地侏罗系雁石坪群各组的磁性矿物组成和组合规律,这将为羌塘盆地侏罗纪高精度磁性地层年代序列的建立以及特提斯沉积一构造演化等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西藏地区重磁场特征及藏东构造格局新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新编制的1∶100万西藏地区重磁图发现,在西藏东部雁石坪—昌都地区存在一组北西向构造,它与西藏中西部发育的近东西向构造呈相交而不是相接关系,这与地质上通常认为的西藏地区主体呈北西—东西—北西西向的平卧"S"型构造格局观点相异,从而对西藏地区东部的地质构造格局有了新的认识。文中清晰地展示了这组北西向构造及近东西向构造的重磁场面貌,并推测认为这组北西向构造可能是从祁连山—东昆仑山北西向构造中沿东昆仑断裂分裂出来的,而先前认为的北西向构造与近东西向构造相接的观点反映的应是侏罗纪之后受印度地块向北推挤,上覆浅层构造特征,这个新发现对认识西藏地区地质构造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羌塘盆地雁石坪地区侏罗纪沉积物特征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藏北羌塘盆地地层出露以海相三叠系、侏罗系为主。盆内侏罗系为海相、海陆交互相沉积,具“三砂夹二灰”的特征。侏罗系分布广泛、层系连续、发育完整、化石丰富。羌塘盆地雁石坪地区位于青藏公路旁,露头较好,许多地质工作者前来考察研究。本文所涉及的区域是雁石坪地区向斜南翼,主要为中株罗统夏里组、上株罗统索瓦组。夏里组以碎屑岩沉积为主,广泛发育紫红、暗紫色泥岩与灰绿色粉砂岩、细砂岩不等厚互层;索瓦组以灰岩为主,层理发育、化石丰富,这些都是各种环境条件的记录。通过野外实测剖面,采集大量的样品以及室内的分析,结合沉积岩特征,借助相标志,初步分析夏里组为潮坪沉积环境,索瓦组为碳酸盐缓坡环境,为恢复重建古沉积环境——岩相古地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雁石坪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带北段西延部分,矿(化)体赋存于构造破碎带及两侧岩脉中,矿体形态走向与构造走向基本一致,呈似层状、脉状产出,成矿组合为铅-锌-铜-银,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表明多金属矿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以低温为主)、中等盐度、中等密度流体。矿床成因类型为火山喷流沉积-热液改造型;热液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