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天气雷达观测资料、人工影响天气过程中全省各台站的加密观测资料及郑州探空资料,分析了1998年10月13日我省人工增雨天气过程及增雨效果,提出了人工影响天气的最佳作业时机和最佳作业区域。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11,(3):6-6
中国大洋22航次环球科考是我国"十二五"大洋科考的开局航次。2010年12月8日,执行航次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船从广州出发,途经南中国海和印尼巽他海峡,进入印度洋作业区进行作业,于2011年1月18日完成第一航段任务靠南非开普敦港。2月27日完成  相似文献   
3.
国家海洋局网站消息2011年2月4日23时,正在南大西洋作业区执行中国大洋第22航次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船传来好消息:科考队员在南大西洋中脊成功抓取了多金属硫化物样品。  相似文献   
4.
经过两天两夜的航行",海洋六号"船抵达地质调查航段(CGS航段)作业区,并于7月6日清晨开始我国自主研制的6000米声学深拖设备作业。当地时间中午12时,"海洋六号"船科考队员在对声学深拖设备进行最后调试和检查后,将其缓缓放入水中。该设备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深海声学拖曳系统,可在水深6000米海域近海底(20米~100米)进行作业,最大测深250米,最大侧扫覆盖宽度800  相似文献   
5.
《山西地质》2013,(6):24-24
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6000米AUV“潜龙一号”已在东太平洋作业区连续3次成功下潜作业,水下作业时间总计将近30个小时,试验性应用工作进展顺利。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之时,要求各作业区,均需使用西安80坐标系为本次调查的测绘基准。但据编者所知,西安80坐标系过去在某些地区应用不广,覆盖面不大,许多地区都是使用北京54坐标系。因此、如何将北京54坐标系转换成西安80坐标系,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春季一次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河南省自动雨量站逐时降水资料、天气图资料及郑州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分析了2007年3月23日河南省飞机、高炮、火箭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结果表明:飞机和高炮、火箭影响区1 h雨量增加0~4 mm,且作业时段内影响区维持较大降水.春季低槽、切变线天气过程,K指数在24 ℃左右、850 hPa θse在40 ℃左右时,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在0~-16 g·s-1·cm-2·hPa-1之间的区域为最佳作业区;雷达反射率因子在30 dBz左右的降水发展阶段,作业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的《矿产资源法》第6条规定“探矿权人有权在划定的勘查作业区内进行规定的勘查作业,有权优先取得勘查作业区内矿产资源的采矿权”。这一规定确立了探矿权人的优先权制度。依照这一制度,探矿权人享有优先取得勘查作业区内新发现的矿种的探矿权和优先取得勘查作业区内矿产资源的采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经国务院令第152号1994年3月26日发布)。但是由于对探矿权人优先权的法律规定不明确,对“优先取得”较难把握,使得探矿权人优先权制度在运行中出现了困难。目前在探矿权进入市场条件下,一些投资者错误地认为只要…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人工增雨更有针对性,需要在作业方案制定阶段就对未来影响天气系统有一个明确的判断,需要总结出一套适合山西省进行人工增雨作业的天气概念模型。为此,普查了1991年-2000年欧亚范围高空及地面天气图,筛选出影响山西省并产生降水的天气系统,加以分析归纳,建立了4种有利于山西省人工增雨作业的天气概念模型,即西风槽型、东北冷涡型、切变线型及副高型,并分别给出了未来12h~24h影响山西省的警戒区及最佳人工增雨作业区。  相似文献   
10.
《海洋世界》2010,(12):5-5
<正>11月16日,正在南海作业区进行海试的3500米级"海龙"号ROV(无人缆控潜水器)被顺利回收至"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的甲板上,这标志着完成实用性改造后的3500米级"海龙"号ROV海试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