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59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来平  薛建民  吴井泉 《探矿工程》2008,35(2):24-26,30
旋挖钻机动力系统是发动机和液压传动相结合的统一体,单纯液压系统的节能控制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整机节能效果,发动机的控制也对整机节能性有很大影响.对发动机与液压系统的功率匹配控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功率极限载荷控制技术,并在NR220旋挖钻机上应用了德国力士乐公司的电子功率极限负荷控制技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旋挖钻机的高效节能和对各种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油田水动力系统与油气藏的形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田水中存在“沉积承压水”和“地表渗入水”两个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水动力系统,前者由上覆地层重量所引起的地静压力以及地静压力等引起的异常孔隙流体压力所形成,具有内循环承压式水交替特征,后者为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向储集层的渗入而形成,以外循环渗入或水交替为特征。这两大系统(尤其是前者)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含油气盆地中油气的运移、聚集和保存,油气聚集区主要位于水文地质带中的交管阻滞一停滞带内,沉积交替强度的低值区是油气富集区,沉积水的离心流使凹陷中的油气围绕凹陷中心呈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3.
对地质节律与地球动力系统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地质历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节律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就其可能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讨论,认为地球的内部动力作用是地质节律形成的主要学背景。地球内部动力系统的能源主要来源于原始增生热,短寿命放射性核素和长寿命放射性核素衰变产生的辐射能等;能量主要以热传导,热对流的方式由地球内部通过岩石圈向外耗散,并导致岩石圈的板块运动;内部能量的释放是呈指数衰减的,在此背景上叠加着非线性的,脉冲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结合水化学的野外观测及室内计算,作者对桂林岩溶试验场、四川黄龙风景区和贵州乌江渡坝区3个岩溶动力系统的碳稳定同位素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系统的性质、系统中CO_2的来源、碳酸盐沉积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动力分馏、水化学和钙华的成因及热水钙华的~(14)C测年等地球化学问题作了探讨。结果表明,桂林岩溶试验场属于表层岩溶作用动力系统,其中的侵蚀动力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溶解土壤中的CO_2;四川黄龙风景区属于深部岩溶动力系统,侵蚀动力来自大气降水溶解幔源的CO_2;贵州乌江渡坝区岩溶系统,虽然属于表层岩溶动力系统,但其中一部分的同位素和水化学特征已受到人类活动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Local Modeling模式及其在月径流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Local Modeling方法是一种动力系统预测方法,将其应用于河西内陆区黑河干流出山口莺落峡水文站月平均流量的中长期预测预报,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预测试验的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有较高计算精度,尤其适用于非主汛期各月的月平均流量的预测;对于主汛期6~9月的月平均流量的预测,在考虑前期来水与预见期内降水的影响后,亦可获到较为理想的预测结果。可以认为,该方法的预报精度达到了水文情报预报规范的要求,Local Modeling方法的应用,将为西北干旱地区河川径流的中长期预报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煤矿坑道钻机液压动力系统复杂化带来系统中各元件间逻辑关系模糊、失效形式多态性及故障概率获取困难等问题,克服传统故障树在复杂机电液装备故障诊断分析中的局限性,实现及时准确获取设备故障信息,发现故障原因并采取措施,提出一种基于T-S模糊故障树煤矿坑道钻机液压动力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以ZDY25000LK型钻机液压动力系统为研究对象,对系统的层次结构进行分析,以T-S模糊故障树描述系统的性能变量,进行分析建树。根据质心距离相似度的度量法对专家评估的底事件模糊概率进行修正,求解顶事件在不同故障程度时发生概率的梯形模糊数。通过T-S概率重要度分析,确定各底事件的重要度排序,指出在不同故障程度时液压动力系统的薄弱环节。结果表明:部件级到系统级事件发生严重故障的概率呈递增趋势,系统中多个部件发生轻微故障时,系统发生严重故障的可能性较大。各事件的故障程度对上级事件发生的贡献度不同,根据重要度排序锁定故障位置并判断故障原因。当液压动力系统出现严重故障时,根据重要度分析结果,应优先排查安全阀工作情况、油泵内部磨损情况及内部串油情况。该方法实现在不同故障程度时系统中薄弱环节的快速定位,在鄂尔多斯淮河能源...  相似文献   
7.
含油气盆地内可以存在多个油气成藏动力系统,相应地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驱动机制也不尽相同。驱动机制转换是油气穿越不同成藏动力系统发生运移的动力学纽带,也是进行系统与系统间能量传递和油气运移规律的研究。基于地层流体压力、原油地球化学特征、油气显示和钻测井等资料,经过对济阳坳陷牛庄洼陷及其南缘地区古近系的油气成藏动力系统分析,发现在异常流体压力系统边缘存在着油气运移由超压驱动向浮力驱动的转换过程。在驱动机制转换过程中,烃类物质首先从超压驱动的油、气和水混相流体中分离,在油源断层附近的输导层内经历了短暂停留和聚集后,然后在自身浮力驱动下发生继续运移,相应烃类物质经历的地质色层效应增强。对成藏动力系统间油气驱动机制转换的研究将加深油气运移过程中关键环节的认识,从而更加精细追踪油气运移路径。另外,驱动机制转换过程揭示出在成藏动力系统边缘具有复杂的油气成藏动力学条件和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8.
利用一维时间序列重建动力系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月平均气温一维时间序列作相空间拓展,和假定相空间状态变量随时间的演化方程含有线性和非线性二次项,再根据拓展后的资料进行拟合,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各项系数,保留其方差贡献大的项,以重建动力系统.实际计算结果表明,重建的低阶动力系统有可能对月平均气温所表征的短期气候演化过程的非线性特性作出描写.  相似文献   
9.
10.
对月平均气温一维时间序列作相空间拓展,并根据系统的分维数设定重建的动力系统,且在具有二次非线性项的假定下,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相空间状态演化方程中的各项系数,以重建动力系统。结果表明:随相空间维数的增加,重建的动力系统对气候演化过程可作出更精确、细致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