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建筑雄伟壮丽格局轮廓匀称风格古朴大方博兴龙华寺,始建于北魏中、晚期。北魏——北齐时期,该寺香火极盛。该寺大致经历了三次大型重修:一是隋朝时期。隋统一全国后,佛教被尊为国教,隋文帝在位期间,曾重修龙华寺,建龙华塔,并设立龙华塔落成碑。二是唐朝时期。隋朝末年王薄起义时期,龙华寺成为民众反对佛教、起义军进攻的重点而遭到劫难。唐朝初年,善男信女再次重修龙华寺,但寺院比原来已逊色不少。三是清朝时期。宋朝时期,金兵大举入侵中原,  相似文献   
2.
《西部资源》2010,(4):58-59
<正>南北朝时期,北朝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相继占据和统治着内蒙古大部分地区,其他地区则被一些割据国和新出现的北方各族占领着。北朝对内蒙古地区的统治和地方建设383年,前秦政权在淝水之战中败亡以后  相似文献   
3.
北京的长城     
汪温文 《地球》2009,(6):74-75
北京地区修筑长城的历史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此后,北魏、北齐修筑的路城均经过北京地区。明朝是修筑长城工程最重要的时期。规模浩大.工程艰巨,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现在北京地区的长城就以明长城为主。  相似文献   
4.
北魏至金代科尔沁沙地的变迁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张柏忠 《中国沙漠》1991,11(1):36-43
根据史籍记载和考古材料探讨北魏至金代科尔沁沙地变迁。认为北魏至辽代(公元386-1125年)还保持草原景观。辽代晚期由于农垦科尔沁沙地沙漠化面积日益增大。金代(公元1115-1234年)是历史上沙漠化最严重时期。  相似文献   
5.
北魏王朝定都平城前后,大规模的移民潮使得当地人口数量剧增,人群成分骤然复杂,当地的生业经济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大同金茂府北魏墓群随葬动物及其组合以羊、牛及鱼为基本特征,提示相关人群从事的生业经济可能和当地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同。鉴于此,本研究选取山西省大同市金茂府墓地(40°03′54″N,113°17′22″E) 70例人骨及牙齿(27例长骨、 32例肋骨和11例牙本质)和8例动物骨骼进行C、 N稳定同位素分析,还原不同个体长时段内的生业经济及可能的变迁。结果显示,羊(δ13C均值:-16.4‰±0.9‰;δ15N均值:7.7‰±1.2‰, n=7)主要以C3和C4类植物为主,但主要偏向于C3类植物,牛(δ13C:-11.6‰;δ15N:7.6‰, n=1)则主要是C4类植物为食,尽管牛和羊的饲喂方式存在明显的区分,但都受到了粟黍农业明显的影响。33个先民个体不同部位组织(长骨、肋骨和牙本质)总体的数据(δ  相似文献   
6.
一、姓氏源流长孙(Zhǎng sūn)姓源出有二:1、出自北魏皇室沙莫雄,为拓跋氏所改。长孙复姓本为拓跋氏,为后魏献文帝第三兄拓跋嵩之后。北魏道武帝拓跋的曾祖父拓跋郁律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沙英雄为南部大人,号拓跋氏;小儿子什翼健就是拓跋的祖父,拓跋建立北魏称帝后,因沙英雄是曾祖父的儿子,就赐他的儿子为长孙氏。长孙嵩后来位至太尉,封为北平王;他的侄子长孙道生屡建战功,位至宰  相似文献   
7.
文谋武猛建立了北魏封建王朝文韬武略其共经历17帝文治武功其统治长达149年之久一、姓氏来源(一)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后裔鲜卑族拓跋(亦称托跋)部拓跋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相传,黄帝有四妃,有二十五子,其中十二个儿子继承父姓姬姓,另外十三个儿子改为姬姓以外的姓。元妃西陵氏,为西陵氏女,号嫘祖,生子三人:昌意、玄嚣、龙苗。西陵氏所生长子昌意,降  相似文献   
8.
北魏(AD386—534)鄂尔多斯高原的自然—人文景观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侯甬坚  周杰  王燕新 《中国沙漠》2001,21(2):188-194
通过使用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对北魏时期(AD386-534)历史文献记录进行断代考证研究,参用研究精度较高的第四纪地质实验分析资料。围绕鄂尔多斯高原景观问题按地理要素展开探讨,取得的结果是本时段内库布齐沙漠沙深,面积广大,毛乌素沙地已有风成沙丘,植被不丰,干燥气候条件下多个季节仍有雨雪冷湿天气,高原上呈现沙草并存在荒漠-荒漠草原景观,居住其上的人民在套上黄河支流发育地段务农,牧民和载畜量由北向南增多,东南缘边最为集中。  相似文献   
9.
施肥等农田管理手段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途径,直接关乎先民的温饱乃至社会的安定.目前,施肥等农田管理手段的应用及对特定时空范围的影响程度等,依然缺乏深入的研究.作为丝绸之路东端的大都会,北魏王朝的都城平城在其建立之初及其后的近百年,人口数量剧增且稳定在百万左右,稳定、优质的粮食供给日益成为帝国稳定和发展的根基.本文对大同...  相似文献   
10.
北魏(AD386——534)鄂尔多斯高原的自然一人文景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使用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对北魏时期(AD386-534)历史文献记录进行断代考证研究,参用研究精度较高的第四纪地质实验分析资料,围绕鄂尔多斯高原景观问题按地理要素展开探讨,取得的结果是本时段内库布齐沙漠沙深,面积广大,毛乌素沙地已有风成沙丘,植被不丰,干燥气候条件下多个季节仍有雨雪冷湿天气,高原上呈现沙草并存的荒漠-荒漠草原景观,居住其上的人民在套上黄河支流发育地段务农,牧民和载畜量由北向南增多,东南缘边最为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