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利用广州南站高铁客运枢纽的客流资料和广州市全市的气象监测网观测资料,分析了台风"山竹"影响广州的风雨特征以及其对广州南站客流运输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台风"山竹"8级以上大风对广州影响持续时间达26 h,覆盖率为74%;10级以上大风影响持续时间达21 h,覆盖率为30%,给广州市造成暴雨到大暴雨降水影响,暴雨以上覆盖率达85.08%;(2)台风"山竹"影响期间,广州南站客运枢纽的区域客流人数较日常减少了70%,且流入、流出的客流量均大幅度下降,造成长时间驻留的客流比例异常增多,驻留超过5 h的客流人数比例最高值达到83.61%;(3)台风"山竹"造成广州南站的列车、客车、出租车当天全部暂停运营,公交车线路调整或停止运营,地铁虽然正常运行,但受台风影响客流也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空间运输联系的分布与交流规律研究   总被引:29,自引:6,他引:29  
张文尝  唐秀芳 《地理学报》1994,49(6):490-499
空间运输联系是指在自然、社会、经济诸要素综合作用下,区域间通过交通运输设施进行旅客和货物交流产生的相互联系与作用。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实证分析方法,本文研究了客货运输的地域分布特征、地域间交流联系生成的内在机制、基本类型和增长演变的趋势,划分出客运联系“单中心”、“多中心”,货运联系“互补性交流”、“竞争性交流”、“递接性交流等类型,并提出了非均衡系数、集中度、首位联系量等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航空运输业已成为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都分,在我国运输业尤其是长距离运输及国际客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已形成由国际航线、地区航线和国内航线组成的多层次的航空运输网络。  相似文献   
4.
2004年9月10日上午9时许,河南省方城县国土资源局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南阳市客运总公司方城分公司的经理刘某,他是来交纳本单位今年的土地收益租金的。按理说,用地单位上门交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是对于这家公司来说,就显得有些出人意料了,因为就在去年他们为了交纳此项费用还与该局大动干戈,打了一场官司。  相似文献   
5.
以粤港澳大湾区水路客运班线为数据来源,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分析水路客运网络的基本特征,评估其小世界特性与无标度特征,分析各节点的重要性,测试其鲁棒性与脆弱性,结果发现:1)大湾区水路客运网络基本健全,节点之间能够自由流动,但网络的层级单一,可达性较低的节点占据多数;2)大湾区水路客运网络具有部分小世界网络特性和无标度特性,节点分布呈现马太效应;3)深圳蛇口港在复杂网络中的综合重要性最为突出,比较重要的节点还有香港中港码头、香港国际机场、珠海九州港、澳门外港;4)大湾区南部的水路客运网络相比北部发达,东部比西部发达,空间发展不均衡;5)大湾区水路客运网络具有鲁棒性,生存能力较强,但网络发育不够完善,稳定性较差,难以经受蓄意攻击。整体上,大湾区水路客运网络还有较大的优化提升空间,应加大核心节点保障能力,增强边缘节点的连通性,提升大湾区北部的水路客运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中心城市铁路客运的空间联系及其结构图谱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基于全国286个地级城市交互式的"城市—车次—城市"铁路客运联系数据,运用基于O-D网络的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普快、快速、特快、动车和高铁等细分车次类型的角度全面解构全国铁路客运联系的空间格局与结构特征。研究认为,全国中心城市铁路空间联系分布格局体呈现向东倾斜的"开"字型结构,即由京沪—沪深线(沿海轴)、京广—京哈线两纵轴与陇海—兰新线、沪昆线两横轴相互交汇形成全国铁路客运的骨架。全国铁路客运联系服从类似城市体系的位序—规模分布特征,属于自然状态下集中型的空间最优分布。中国铁路客运联系总体上依托大的交通轴线以近域核心城市间的联系为主,动车组及高铁联系则集中表现为东部三大经济区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铁路客运网络的省际可达性及经济联系格局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孟德友  陆玉麒 《地理研究》2012,31(1):107-122
基于铁路客运交通网络把各省会城市抽象为铁路网络中的节点,以2003和2008年省会城市间铁路客运网络的最短旅行时间为度量指标,对我国铁路客运网络的空间可达性及空间格局进行分析,测算各省区间的省际经济联系强度,进而探讨省际间经济联系的空间指向。研究表明:(1)经过第五、六次铁路客运提速,省际可达性获得了显著提升,尤其西部地区提升幅度更大,省际可达性表现出自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降低的圈层式空间格局,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范围在扩展,干线指向性越来越强;(2)各省区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地域差异突出,东部地带省区的经济联系总量远高于中西部地带省区;(3)地区间经济联系依托京沪、京广以及京哈等主要铁路干线形成了省际联系的主导轴线,并且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和铁路网络的大幅度提速,地区经济联系的空间网络格局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8.
“流空间”是人文-经济地理学关注的重要议题。基于城际客运交通流数据,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城市联系强度模型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城际客运联系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刻画,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城市群城际客运联系网络以上海市为主核心,苏州、南京、杭州为次核心,通过核心城市向外延伸的交通轴线组成相互之间联系紧密的城市网络,西部与南部地区的联系相对较弱;长江中游城市群城际客运联系网络以武汉、长沙、南昌三个省会城市为核心节点,周边次中心城市与其省会交通联系紧密,但城市间跨省联系较弱,本省城市仅与另外两个省会城市存在突出的向心性联系;成渝城市群高等级联系网络大多指向成都、重庆主城区,次级区域中心城市发育不足,成渝城市主轴线在强交通联系推动下发育成型,但川渝接壤地区的城际客运联系存在“断层”。②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在网络化演化进程中,具有城市群“等级-网络”的基本演化特征,其中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仍处于“核心-边缘”的双核或三核结构,长三角城市群已出现多核网络化发展趋势。③高速铁路作为新兴要素流,对公路、普通铁路等传统要素流具有明显的替代效应,增强了三大城市群核心城市向外延伸的轴线联系,是驱动城市群城际客运联系网络结构演变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航客运(国内)空间格局与竞争态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统计分析和可视化方法,综合考虑行政、经济、人口和旅游吸引指标,采取抽样方法选择了60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内大中城市,以近期发布的中国民航班期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构成中国民航运输网络的9家民航公司的通航城市和航线网络特征,并分析了各公司相互问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三大航空集团和海航的航线呈多中心网状分布,而其他5家航空公司航线呈明显的单中心/双中心放射状分布;在运营中,三大航空集团和海航具有明显的垄断优势。而它们之间也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其他航空公司在构成中国民航运输网络骨架的大中城市航线运营中处于明显的竞争劣势。研究成果对航空公司航线、航班调整、代码共享和民航政策制订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铁路客运网络可达性空间格局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吴威  曹有挥  梁双波  曹卫东 《地理研究》2009,28(5):1389-1400
基于铁路客运的基本特点,文章采用空间距离、时间距离、连接性、可选择性等多项指标对我国铁路客运网络可达性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各项指标侧重点不同导致其反映的空间格局的明显差异。空间、时间距离指标均呈现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心-外围格局,但前者由中心向外围呈环状各向同性衰减,后者表现为各向异性,沿若干铁路干线衰减速度较慢; 连接性指标中东部地区优于西部,中心地区优于边缘,而可选择性指标东西分异显著,京广线以东(含京广沿线)地区明显优于西部地区。从空间均衡角度,主要体现铁路客运基本服务的空间距离、时间距离、连接性三指标相对较好,但偏重于高级服务的可选择性空间分布相对不均衡。主要铁路枢纽中,北京、上海、郑州、武汉等全国性铁路枢纽可达性明显优于广州、成都、兰州和沈阳等区域性枢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