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心意 《海洋世界》2006,(10):24-28
在人类社会中,人们常常会去选择。做一件事前会有很多选项。动物其实也一样,如果想要训练动物的心理,就一定要尊重动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客观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一种很活跃的心理现象,它总是伴随着学生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表现出来,所以它又是人们一种很特殊的心理活动。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变地理教学和学习方式,重视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其思维方式的空间特色,各种地理思维活动(记忆、想象、判断、概括、推理、分析综合)无一不借助各种形式的空间展开,常常是借助正确的心理地图来进行。我们把这种借助图形对地理问题进行各种空间维度思维的心理活动称之为地理空间思维。  相似文献   
4.
从地理学科的兼跨文理,紧密族系生活实际的特点来看,我认为,地理教学回归生活是一个较好策略和选择。 一、从生活实景出发。导入自然得体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要经过它才能进来”。注意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心理活动,是学习成败的关键,在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老师面前,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很难集中在教学内容上。因此,要教师采取措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  相似文献   
5.
陈澄 《地理教学》2010,(19):1-1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同样如果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  相似文献   
6.
地震科学水平和地震预报的社会实践,形成研究人员不同的“良心”心理活动。积极的“良心”心理活动,有促进地震预报研究发展,相对提高预报成功率的作用,消极的心理活动则干扰地震预报决策,或涣散军心,增加预防失误,为此,在震情严峻的情况下,应减轻预报人员的心理负担,在基层地震部门,更要疏导地震工作者的消极心理,以提高地震预报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从教学过程的心理活动看,学习活动涉及的认知与情绪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正如皮亚杰所言:“情感的发展和智力技能的发展是紧密吻合的,因为它们是动作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因此,新课程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和教学目标。重视教学活动中的意向和情绪方面,不仅是促进智能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学生个性发展本身的重要价值目标。那么,如何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相似文献   
8.
9.
感知规律是感觉和知觉的规律。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总是从感知觉开始的,没有感知地理事物和现象,就不能获得丰实的地理感性知识,更不能上升到地理理性阶段。感知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开端,感知有力的发展有助于其它能力的发展。任何一堂地理课,都自觉和不自觉地应用感知规律,只是应用的方法和效果不同。如果自觉积极地运用感知规律进行地理教学,  相似文献   
10.
吴金财 《地理教学》2012,(14):28-30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如果没有认知因素的参与,学习任务不可能完成。同样,如果没有情意因素的参与,学习活动既不能发生也不能维持。所以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的必要目标是其它目标要求所不能替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