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某一个特定的水域是河是海?在珠江口不单是一个自然属性的问题,而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行政管辖问题.本文作者在长期观察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分析方法,从地理生态功能的自然基础、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基础、行政权力确定的法理基础等几方面分析得出了形成河海联管机制的合理意义和客观趋势,分析了它们的特征,并就建立这一机制提出了初步的制度设计以及进入操作的政策建议.对全国沿海的河口地区管理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区域地理与系统地理二元论的演变及其透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叶超  蔡运龙 《地理研究》2012,31(5):771-781
地理学是一门追求普适性的学科,还是强调其独特性,这个"普适"与"例外"的问题曾引起地理学史上最大的方法论争论。它反映出系统地理学与区域地理学的二元论。系统地理学家强调地理学追求一般法则,区域学派则认为研究独特的区域是地理学的核心。这种二元论争论在古希腊时代就初见端倪,"舍费尔—哈特向之争"则使其达到顶点。对争论的历史根源和发展演变的分析表明:虽然两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哈特向和舍费尔都至少在形式上反对只强调系统和区域中的一个而忽视另一个的做法,但是他们的兴趣、价值观导致的偏好和地理学史观的重大分歧,使他们最终对区域地理和系统地理的倾向不一样。20世纪80年代的"哈特—格里奇之争"只是这种二元论的一个余波。其后,多元主义方法论的兴起使得这种二元论争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后现代地理学聚焦于"批判的区域研究",实质上仍是这种争论在新时代的变种。中国地理学界缺乏此种争论,原因可能在于"实用主义"的学术导向、学术环境、学术评价体制、折中调和的理论构建方式等。这不利于中国地理学自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对石油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于是石油被成为经济的“晴雨表”。在石油领域的争夺也日趋激烈,各国纷纷建立自己的石油储备体系,以保障自己的石油安全。中日东海石油之争愈演愈烈,其不仅涉及到我国的石油安全、经济安全,还涉及到政治安全乃至国家安全。关注东海问题,既是维护我国经济和政治安全的需要,更是建立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4.
地缘政治学和地缘经济学都是地缘研究中的主要分支领域。地缘经济学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与地缘政治学存在学科之争。从学科谱系看,地缘经济学和地缘政治学都属于地理学中人地关系的研究范畴,故而内含学科融合基础。本文首先对西方地缘政治学和地缘经济学的发展进行简要梳理;然后,以此为背景就地缘经济学和地缘政治学之间存在的前者取代或从属于后者、以及两者相互依赖等学科之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地缘政治学与地缘经济学在理论基础、理论概念指向、理论核心内涵本质上的趋同探讨了两者学科融合的学理基础。研究认为:①地缘经济学是对地缘政治学研究视角的一种丰富;②地缘经济学是对地缘政治学价值立场的一种变换;③地缘经济学是对地缘政治学学术功能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5.
从中日东海之争谈我国海洋权益的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日东海之争在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域纠纷中颇具代表性,争议的焦点始终是主权归属及大陆架划分问题。从理论上讲,“自然延伸”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解决大陆架划分的最基本原则,“中间线”仅是日本单方面的主张。面对不容乐观的海洋国土现状,只有树立当代海洋观,充分利用国际法赋予的权利,才能有效地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